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帛书版)第二章 名论思维原则

道德经(帛书版)第二章 名论思维原则

作者: kevin_2015czl | 来源:发表于2016-01-06 01:41 被阅读0次

第二章原文(帛书版):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

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

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第二章理解概要:

讲道家的思维原则 ”名可名,非恒名“:

1.在我们与宇宙万物的关系,通过名相去认知事物,而且它只是有限的一个角度。

2.名相只是人为附加的概念,不是恒定不变的事实,更不代表事物本身。

3.名相,只是我们对于宇宙万物关系认知的一个角度,而且是极为有限的角度。

4.在名相的有限的一个角度中,包含了”一分为二“,就是看待一个事物不要只有一种看法,应该把它分为两个完全相反的方面来认识。

5.看一个事物,就有无数个观察角度产生的无数个“一分为二”的判断。


前后文三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1.人们固有的逻辑习惯(常人模式)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2.一动分阴阳的思维模式(单阴阳模式)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3.不绝如阴阳的思维模式(圣人模式)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4.法自然模式(天道模式)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

   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思维模式举例说明:

1.常人模式(无明模式)

我要名牌衣服,理由喜欢;若名牌衣服满足后,我要名车,理由有幸福感;若名车满足后,我要漂亮的别墅,理由有派.... 。

老子告诉你:

美恶之名,只有当你在判断上产生“喜欢与否”的情感时才存在,否则这两个名词没有任何意义;

当人们对某种东西“喜欢”的程度越高的时候,因此带来的“烦恼”的程度也同时相应越高。


2.单阴阳模式

我要名牌,理由喜欢,若离开情感的"喜厌"的这个角度,就没有"喜欢与厌烦"的任何意义了。

我要孩子成长,若离开“成长与消亡”这个角度,就对讨论成长没有任何意义。

老子告诉你:

道家思维的特点:两个完全对立的概念是同时产生的,甚至本质含义都基本相同。

3.圣人模式(不绝如阴阳模式)

我该如何教育小孩?

一个名相(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祖德五读书)

一个名相(二八原则) 儿童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一个名相(身心健康)

一个名相(敏感期教育)三岁看到,七岁看老。

一个名相(教育博弈模型)

一个名相(名师出高徒)

一个名相(环境对人的影响)

......

老子告诉你;

如果了解到表达一个事物,可以有无穷种语言方式和概念,甚至是完全对立的概念,自然会很小心地使用自己的语言,不随便地乱说话,乱判断,乱下结论。并认真地把握自己的语言和判断,不要偏执一端。

4.天道模式(法自然)

若我要结婚,我就准备好离婚的可能性;

若我要生小孩,我就准备好他可能要死的可能性;

若要生活的想要的幸福,就需要放弃现在的安逸(痛苦);

....

老子告诉你:

依照“法自然的模式”行事,而不依赖人的想当然的想法、情绪和概念。

天地万物自我运作而没有开端,万物自然成就而不居于成就。


对自我影响示例

自我习惯:

1.经常性问问自己,是否做事情没有理由?跟着情绪,概念,想当然去做事。

2.反思处理问题时,是否考虑的一个角度,习惯性地包含两个相反的方面来认识,如前后,好坏,生存与消亡等。

3.经常检查自己是否习惯性多个名相去处理事物,是否一种空杯心态,培养多种可能性的模式。

4.察觉自己的人性的观念与天道的“天道无亲”,“天生天杀”,“恩生害,害生恩”等的感悟。

对生活工作的影响:

1.家里房子装修,对我内心来讲,有点太豪华了;新房乔迁,我自己只和几个好朋友说过,收到一个微信红包,希望以后类似事情做到"老死不相往来"。

2.对孩子,希望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多去了解不健康,不快乐的案例。

3.对家庭,多去营造一个“和”的家庭环境,家和万事兴。

4.对事业,少了一些想当然,一厢情愿的想法,多了一些可能性的心态,预案。

5.对自己,少了一些说话中包含“一定,必须”,多了些“可能,从那个角度看,正面来看,反面来看”,情绪方面以前的激动,倔脾气,多了一点点觉察到自己正在发“倔脾气,忘我的发飙”。

6.对天地人,社会,多了些敬畏之心,多了对人事物的理解和尊敬。

参考:

【老子】解读一:老子不谈美丑善恶 专家学者自作多情

【老子】解读二:世上本无“美恶”,美只是人心的幻像

【老子】解读三:有无难易,长短高下;不同的观察角度

【老子】解读四:老子的大道 无言和无为的真正含义

相关文章

  • 道德经(帛书版)第二章 名论思维原则

    第二章原文(帛书版):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

  • 马王堆帛书版《道德经,原版(珍藏研读)

    马王堆帛书版《道德经》,真正的原版(珍藏研读) 《道德经》全文 马王堆出土帛书版 01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

  • 《道德经》帛书版

    关键词:老子 道德经 德道经 道家 道学 帛书版 《<老子>帛书校勘版》 《老子》(道德经)由老子作于春秋之前(一...

  • 帛书版《道德经》

    以下内容来源于知乎“道家大师兄”,马王堆出土版《道德经》。 第一章: 帛书版: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①。名可名也,非...

  • 帛书本(老子.道经)第25章怎么解读?(知乎问题)

    和流行板道德经一样解读,一个意思。帛书版道德经助词兮变成了助词呵,两者意思一致。最大的区别是帛书版是“王亦大”,流...

  • 道德经

    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 道经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

  • 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

    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 道经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

  • 考古颠覆我的认知

    再说说我们都熟悉的《道德经》,今天我们学习的通行版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但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简直颠覆认知。帛书...

  • 道德经帛书版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

  • “大道三千”,学不过来,怎么办?

    我以前要学习《道德经》,网上一搜,发现了很多版本,比如,王弼版、帛书版、竹简版、通行版、郭店楚简版等。 很多人会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帛书版)第二章 名论思维原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uz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