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食”得真滋味

“食”得真滋味

作者: 元之枝 | 来源:发表于2019-07-17 18:38 被阅读0次

美食当前,总能有所思,或馋性千娇,食前观察、吃中思想、品后体味。
人们总是一如既往地追求对美的理解,而这种理解上升到食物中,就成了美食。
明朗的清晨,茗一杯西湖龙井,桌上放着热乎乎的肉馅包子,听着街口来来往往的呼声,颇有一番老干部退休后的闲情逸致。


要是说起对美食的看法,我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儿时把零食一类作为最甜腻的美食,如跳跳糖,爆米花,甜甜圈,巧克力。以前吃跳跳糖都是猛地倒尽一包入口,任其糖粒儿在嘴里左冲右撞东倒西歪。巧克力虽美味,但富含脂肪,过腻。一口一口的浓香馥郁让人流连忘返,就像别人说的“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滋味。”那时左邻右舍的小朋友会在周六带着自家买的零食,一起到院子里的老树下互相分享,十分惬意。说起吃零食的害处来,往往吃多后的代价就是满口牙齿疼痛难忍,为此我已经去过不少次牙科诊所,挨过不少次打了。


再大一些,我就深深地迷恋上了爷爷做的番茄炒蛋,土豆丝炒肉,宫保鸡丁等,这些家常小菜相貌平平,但当过大厨的爷爷炒起来,可谓淬炼成金。

土豆是入口即化的,肉丝嚼起来十分劲道,甚至那洋溢着浓郁香味的汤汁,我都忍不住浇入米饭。吃了爷爷做的饭后,唇齿留香,当即觉得世间再也没有其他这样好吃的菜品了,再也没有像爷爷一样会做饭的人了。

年夜饭时爷爷做的梅菜扣肉更是一绝,到我们家串门的亲戚吃过个个神采奕奕,与这过年的红火相匹配。此肉还被北京的叔叔带回去了几包。

吃完年夜饭,爷爷拉着我去走街串巷,热情地送上一份梅菜扣肉,于是那憨厚的笑容在这个老头脸上次次显现。


八岁以后妈妈开始带着我旅游,于是有了机会品尝各地的特色菜。北京的驴打滚儿正合我胃口,甜而不腻,儒儒软软。

那时我满怀期待地去胡同口喝一碗豆汁,没曾想第一口快喷出来,“这...这什么嘛!怎么这么糙?”于我而言豆汁实在是糙得难以下咽,看着白白嫩嫩如豆浆,却如此难喝。一旁的老大爷看我这副反应摇着扇子大笑了起来,他清了清嗓子说道:“我们这老一辈的人呐,喝的就是这个京味儿!喝多了倒觉得好喝着哩。”
现在想想,随着日新月异的发展,老北京城里四合院变成了高楼大厦CBD,老一辈对以前的念想也就寄存在了这未消失的一碗碗豆汁上,他们的念旧,也给紧张的北京松了一口气。
而沪菜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精致的小碟上,份量似乎要斟酌,上海的糖醋排骨和我们这里的比起来,似乎糖放得更多,汤汁更嫩。

井冈山上红米稻长出的天然红米饭也有一个历史背景。恰逢毛主席长征,战士们多念叨一首朗朗上口的童谣,以增长士气。
那么为什么那里会长出红米稻呢?山上的稻田多为山泉水灌溉。因山泉水冬暖夏凉,加上山区日照时间短,气温、水温相对较低,所以一年只生产一季稻谷,而适合这种环境种植生长的稻种,只有红米稻了。


此篇作于初三,文笔还很幼稚,请多指点。
我的所感所想都在这里,少年时代的愁绪也在这里,希望我的文章能捎上一份期许,与你相见,在茫茫书海中,你发现了它,我想给你新的感悟和认识,足矣。
接下来会持续日更,可以关注一下作者以便及时收到下篇推送,很高兴与你相见。

相关文章

  • “食”得真滋味

    美食当前,总能有所思,或馋性千娇,食前观察、吃中思想、品后体味。人们总是一如既往地追求对美的理解,而这种理解上升到...

  • 生活且慢

    生活之美,如文火煲粥,慢慢熬煮,方食得谷中真香真味,是万万着急不得的。 周作人先生尤谙生活慢中滋味...

  • 美食诗一首

    精烹细调入玉盘, 即使老饕亦垂涎。 能得其中真滋味, 何须再留买酒钱?

  • 尝粤菜 (七绝平水韵)

    美食羊城名实至, 坊间镬气最撩人。 寻迷粤菜真滋味, 食客皆能变食神。 (注:食神。指识饮识食之人。)

  • 每个人都在各自的人生中修行

    你问我人生的滋味是什么味道?我想回答你:是苦滋味,但我会苦在其中,因为苦中得味才是真滋味。 我们每一个人生在世上,...

  • 爱情得滋味

    在爱情面前,每个人可能都会憧憬自己对爱情得向往吧。 但是现在看来从我自己所经历的来看,在爱情面前,只有两种人:对爱...

  • 生活真滋味

    就是这样 忽高忽低 时而处于巅峰 转而又跌入谷底 而我们自身呢 应该平静淡定 保持一颗恒心 得意时不骄傲 失意时不...

  • 人生真滋味

    人啊,只要生活在这尘世,便离不开吃吃喝喝。 一年没吃龙虾了,今天特与女儿去潜江有名的虾皇城,去狠吃一顿龙虾。 今天...

  • 人生真滋味

    我请大地来当锅 我请高天来做盖 我遨太阳来做火 我抓几朵白云当糖 我剁几节秋日当悲凉 我撕几片离合当苦胆 我投入沧...

  • 再食派潭盖仔粉

    再食盖仔粉,滋味得传承。两代人打拼,远近有声名。 餐饮时时记防疫, 宁可打包莫堂食。 还记村头米换粉, 大榕树下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食”得真滋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vc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