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儿童怎样玩转立体图形?

儿童怎样玩转立体图形?

作者: 贞元俊杰 | 来源:发表于2019-07-27 18:07 被阅读0次

    在我们成人看来,小孩子应该先认识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一般情况下,大家很自然地会认为是平面图形。是啊,精确学习欧氏立体几何要到高中阶段呢!

    但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当然是立体的!

    所以,小孩子其实对立体图形的经验更丰富,对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孩子应该先认识哪类图形呢?——对的,立体图形。

    所以,人教版一年级教材从立体图形开始学习是有道理的。早在2015年,江子校长就对教材的这一设计撰文诠释、梳理,随后,我们学前、一年级的课程设计就在这个思路上进一步挖掘,以丰富的图形游戏开启儿童的图形探索之旅。

    低段小朋友怎样玩转立体图形?

    江子

    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第三章是《认识图形(立体)》,对于刚刚六岁多一点的儿童,怎么教?怎么学?困惑不可谓不多。我尝试着简单梳理如下:

    首先,视觉是此阶段儿童建构空间观念的起点。教师可以在立体王国的有趣故事中出示各种常见的几何体,请儿童依据已有经验和视觉进行命名。

    儿童怎样玩转立体图形?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儿童总是降生于一个立体世界里,但是,他们在学前阶段,总是在父母的有意安排下,先学会了对常见平面图形的命名;即便随后也会接触立体模型,但是终归要相对陌生一些。如果在学前阶段没有经历这样的学习历程,在一年级刚刚接触立体图形辨认时,可以在出示立体模型的同时,也出示容易混淆的平面图形,引导儿童根据视觉差异进行新的命名。

    如果你的孩子还不到三岁(或者你本身就是幼儿园小班教师),而且你对儿童空间观念的建构过程充满兴趣,我建议你不妨大胆尝试一下:直接把常见的立体模型给婴幼儿当玩具,在游戏过程中逐步给玩具“命名”;一旦这些名字足够熟悉了,再聚焦立体模型的“局部特征”——面(同时结合平面图形模型),逐步对常见平面图形进行命名。在此过程中,除了直接观看,还可以把多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比如:触摸、盲摸、盖章(把正方体的某个面图上颜料,然后在白纸上通过“盖章”的方式构造出正方形)……等等。

    其次,依靠双手的触摸,引导儿童将触觉结果与在此之前依据视觉所形成的立体图形的“表象”进行对照和综合。

    这里的触摸活动既可以边观看边触摸,也可以带上眼罩进行盲摸;同时,还可以引导儿童将触摸的经验用语言描述出来。这个活动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其实非常重要:通过多种感知觉的综合作用,可以有效地协助儿童摆脱纯粹视觉的局限性。

    学前小朋友课间还在乐此不疲地玩盲摸游戏

    比如,当儿童初次“看到”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时(下图左一),他们往往认为是正方体;非常神奇的是,即便教师在此时根本没有进行任何纠正,而直接改为请儿童盲摸,他们居然主动“改口”说是长方体!这些现象充分说明,触摸对于儿童建构空间观念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活动。

    儿童怎样玩转立体图形?

    随后,制作立体模型

    这种活动也往往没有受到正确的对待,要么认为儿童太小,他们连名字都还辨别的不够准确,怎么可能“制作”立体模型呢?!要么安排得不够合理,比如,在没有进行前面的两个教学活动的情况下,就直接让儿童“自由制作”;儿童当然也可以玩得很High,但是,从有意识有目的的教学活动的效率来说,就实在差强人意了。其实,视觉活动与触觉活动就相当于一个“输入”的过程:儿童将外在的“动作经验”逐步内化,从而建构生成立体图形观念;而制作模型就相当于一个“输出”的过程:儿童依据自己的内在观念去制作出自己“想象”中的几何体;也就是说,制作模型并不是儿童直接对外在几何体的模仿,而是内在观念外化的结果。

    学前小朋友用磁力棒制作立体图形,仅三棱锥一种图形竟然就能制作出那么多种不同的样子! 学前小朋友用彩泥制作的立体图形,每一种图形都做了三个,是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和宝宝。 学前小朋友用彩泥制作的立体图形,每一种图形做了四五个,大大小小,高高矮矮的。
    学前小朋友用彩泥制作的立体图形,把六种图形连成了火车,圆柱体当车头,后面依次是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球体和三棱锥的车厢。是不是充满了想象力?

    最后,立体图形盖章,沟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后附课堂实录)

    在以上过程中,所谓的“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等)、“角”等说法,都可以作为立体图形的一部分在课堂对话中自然而然地带入,但是,不能引导儿童精确聚焦或辨析这些局部特征,低龄儿童只能从整体上感知几何体,以及相互之间的某些区别,他们一般还不能从局部细节上研究几何体的特征。

    立体图形盖章,则直接把立体图形的“面”印在纸上,它们是立体图形的一部分,它们是另一类不一样的图形——平面图形!如何给它们分类、命名呢?

    注:学前或一年级下册学习平面图形的时候,还会有一系列针对平面图形的动手游戏,如:剪纸、拼图、用小木棍、磁力棒制作平面图形,等等。

    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是:基于儿童,发展儿童。忘掉了前者,数学就变了一堆客观存在的“真理”,儿童就变成了“容器”,教学就变成了“灌输”,教育就变成了今日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忘掉了后者,数学仍然是一堆客观真理,只不过,它对于儿童来说“太难了”(暂时不能学,但是“何时可以学”的问题又有意无意的被忽视了);儿童变成了花园里既被木栅栏呵护着,又可以率性生长的草本植物——小时候的确无忧无虑、快快乐乐,但是慢慢地却长成了“野草”!教学看似热热闹闹,却无益于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我们看来,客观存在的数学真理仍然以文化的形态存在着,它可以为儿童的认知活动提供必要的刺激和营养;而数学学习活动,总是儿童基于自己已有观念的发展水平,通过既被精心设计又充满无限开放性与可能性的课堂对话,让数学观念在儿童的大脑中得以活泼泼地、精彩地诞生!数学不再是纯粹客观的,当然,它也不是纯粹主观的,而是在主、客交互的作用中,一步一步建构生成的——像儿童一样,数学观念也是有生命的,可以不断生长的!

    学前小朋友的立体图形盖章

    第一板块:讨论游戏规则

    今天的游戏超级好玩,我们来用立体图形盖章,或者说,我们来让立体图形们踩脚印。为了不让好玩的游戏变成教室里的一场灾难,老师照例要先跟孩子们讨论游戏规则,不到六岁的娃娃们自己说“要轻轻地涂,小心点儿。”“可以穿上画画的衣服(围裙)。”如果颜料蹭到桌子上、手上、地上可以“用纸擦。”如果时间长了,颜料变干了,就“用湿抹布擦。”

    通过老师简单的演示,孩子们发现垫了泡沫纸印出的图形更完整,他们就会立刻学到这个小技巧。

    好啦,穿好围裙和套袖,动手大干一场吧!

    第二板块:立体图形盖章

    老师给大家发材料,然后开始自由地盖章。老师尽量给每个孩子不同的模型,孩子们可以互相交换着用,大家都特别喜欢这个游戏,所以动起手来忙而不乱。

    儿童怎样玩转立体图形?

    老师关注着每个孩子的操作情况,及时跟孩子对话,这个过程中会有许许多多有趣的小故事发生。

    有时由于模型上涂的颜料不均,有的地方涂少了,盖出的章上有空白,琳就用毛笔把空白填上。

    翔兴奋地让老师看他印的一个长条形状,问他怎么印的,原来是把圆柱体的侧面涂上颜料,让它“躺”下印的。老师把他的创意分享给其他孩子,并问翔:“如果把圆柱体的侧面全部涂上颜料,让它在纸上打滚儿,会印出什么样的图案呢?”他兴奋地继续探索。在他最终的作品上,还有圆锥体滚动的痕迹(下图中红色的大长方形)。

    儿童怎样玩转立体图形?

    萌指着作品上的一些很小的点点告诉老师,那是她用正方体的角印上去的。

    宝的作品(下图)左下角有一个不太规则的圆形图案,他说是球体的脚印。老师让他重新用球体印一下,发现他印的时候让球体在纸上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滚了滚,不过印出来的图案还是比原先那个小多了。

    儿童怎样玩转立体图形?

    师:“这个(指原先那个较大的不太规则的球体脚印)刚印出来的时候是这么大吗?”

    宝:“不是。”

    师:“你是怎么弄的?”

    宝:“(印完以后)用笔画的。”

    宝可能是觉得球体的脚印太小了,太不明显了,这样的作品太不像话了,于是就动手让它变大一点吧!

    老师接着问宝:“如果让球体在纸上滚一滚,它的脚印会是什么样的?”

    宝:“就变大了。”

    师:“如果让它从这边滚到那边呢?”

    宝:“就是长条的了!”

    学生作品:

    儿童怎样玩转立体图形?

    第三板块:讨论分享

    Ppt逐一出示每个孩子的作品——用立体图形盖章,请大家说出各种图案分别是谁的脚印。

    儿童怎样玩转立体图形?

    师:“这是谁的脚印?”

    生:“正方体!”

    师:“这个图案叫什么名字呢?”

    生:“正方形!”

    儿童怎样玩转立体图形?

    师:“这是谁的脚印?”

    生:“长方体!”

    师:“这个图案叫什么名字呢?”

    生:“长方形!”

    儿童怎样玩转立体图形?

    师:“这是谁的脚印?”

    生:“圆锥体!”“圆柱体!”“球体!”(盖章时用了底面较大的圆锥体,底面较小的圆柱体,所以孩子们可以通过圆的大小判断,哪个是圆锥体的脚印,哪个是圆柱体的脚印。)

    师:“球体的脚印是这样大大的吗?”

    生:“不是,是小小的。”

    师:“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脚印怎么看起来差不多啊!为什么呢?”

    生:“它们都有圆。”

    师:“这个图案叫什么名字呢?”

    生:“圆形!”

    儿童怎样玩转立体图形?

    师:“这是谁的脚印?”

    生:“三棱锥!”

    师:“这个图案叫什么名字呢?”

    生:“三角形!”

    师:“它为什么叫三角形呢?”

    萌:“它有三个角。”老师请她到前面指一指“三个角”。

    师:“哦,它有三个角,所以叫三角形。它还有什么呢?”

    生:“边!”“三个边!”

    老师一边用手“划”着指,一边数出三角形的三条边,说:“它还有三条边。那它可不可以叫‘三边形’啊?”

    生:“可以!”

    师:“那我们再来看这几个图形(指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们当中,还有谁可以叫几边形,或几角形?”

    生:“长方形!”

    师:“为什么呢?”

    生:“它有四个角。”“它有四个边。”

    老师数出长方形的四个角、四条边,说:“它的确有四个角、四条边,那它还可以叫什么?”

    生:“四边形!”“四角形!”

    师:“哇!太棒了,我们可以自己创造一种新的命名了!”

    生:“还有正方形!”

    师:“正方形还可以叫什么名字?”

    生:“四边形!”“四角形!”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有四个边。”“它也有四个角。”

    师:“哇!真的呀!正方形也有四个角、四条边。”

    师:“在大家的作品里,这幅作品是我最欣赏的。”

    儿童怎样玩转立体图形?

    师:“因为这里有很多神奇的图案,是翔自己探索、创造出新方法印出来的。比如,这个是什么形状?(指作品右下角蓝色三角形)”

    生:“三角形!”

    师:“怎么印出来的?”

    生:“三棱锥!”

    师:“可是,别人的三棱锥脚印不是这样的呀!怎么回事呢?”

    生:“是三棱锥的那个面(指侧面,而非底面)!”

    老师拿出三棱锥模型,请学生演示,他把三棱锥放倒。

    师:“哦!翔把三棱锥的这个面(侧面)涂上颜料,就印出了一个不一样的三角形!这个大大的红色的图案(作品左下方红色长方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

    师:“大家猜猜是怎么印出来的?”

    生:“长方体!”

    师:“昨天我们没有用这么大的长方体模型踩脚印啊!让翔告诉大家吧。”

    翔:“用圆柱体滚出来的。”

    生:“是让圆柱体倒下,躺下!”

    师:“对!翔把圆柱体的侧面全都涂上颜色,先让它躺在纸上,就印出一个长条的痕迹,再让它从上往下滚,就印出了一个大大的——”

    生:“长方形!”

    师:“简直太好玩了!还有一个更神奇的呢!这个图案是怎么印出来的?(指作品中下部印得不太完整清晰的扇形)”

    学生猜了几次都被翔否定,于是请他自己来揭秘。

    翔:“用圆锥体滚的。”

    老师拿出圆锥体模型,问:“翔在圆锥体的哪个面上涂了颜料?”

    翔指圆锥体的侧面。

    老师:“然后让圆锥体怎么样呢?”

    学生:“躺下!”

    老师把圆锥体躺着放在桌面上,边滚动圆锥体边说:“然后让它在纸上滚。是滚了一圈吗?”

    学生:“不是!”“半圈!”

    老师:“你看,翔发明了那么多新奇的玩法,这样的作品真是太好玩了!”

    有学生问作品上长长的条是什么,翔是想把所有的图形连起来,做成火车的样子。

    继一年级《认识图形》之后,孩子们再次直接聚焦立体图形要到五年级了,那时候,除了聚焦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些局部特征以外,最主要的是进行三维体积测量。

    图说 | 七年级学生怎样玩转立体图形?

    其实,从小学到初中,儿童对立体图形的认识都是偏“浪漫”的,从低段的“整体”认识立体图形,到高段能够通过测量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以及高段和初一的“面体互化”,都是偏“浪漫”的,都离不开动手操作。
    但是,即便都是动手操作,高段和初中的游戏仍然明显要“精确”得多,它会更多地聚焦立体图形的“局部”特征。

    “面体互化”开课之前,老师们先准备花泥,干什么用呢?往后看。

    儿童怎样玩转立体图形?

    什么样的图形经过怎样的变换就能构成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棱锥呢?这是琼同学制作的几何体,你知道它们都是由哪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吗?

    儿童怎样玩转立体图形?

    正方体的开展图有哪些呢?有什么规律呢?

    儿童怎样玩转立体图形?

    辉同学和茹同学找到了11种正方体的展开图,你呢?不服来战哦!

    儿童怎样玩转立体图形?

    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的展开图是什么样的?

    儿童怎样玩转立体图形?

    一个球有侧面展开图吗?利用橘子皮模拟球,来探索:平面是否能围成球?

    儿童怎样玩转立体图形?

    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所得到的“截面”可能是哪些平面图形呢?哈哈,知道花泥要干什么用了吧!

    儿童怎样玩转立体图形?

    源同学得到了这些截面,你呢?

    儿童怎样玩转立体图形?

    与老师一起探索“正方体怎么切就能得到平行四边形?”

    儿童怎样玩转立体图形?

    与老师一起探索“斜着切圆柱能得到是什么图形?” 啊?这是什么?香肠?!没错,就是香肠!多好的切割材料,不仅可以探索立体图形,还可以——吃!哈哈!

    儿童怎样玩转立体图形?

    12岁以上的儿童已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若仅仅停留在操作、画图等经验层面,思维将停滞不前。

    在足够的动作经验基础上,我们要用“推理证明”这把锋利无比的“宝剑”一起去建造以推理证明为基础的欧氏几何“大厦”,帮助儿童获得形式思维的巨大提升!

    在初中阶段,精确聚焦的主要是欧氏平面几何,而欧氏立体几何要到高中阶段才会精确学习。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初中生在合适的时候以合适的方式玩转立体图形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童怎样玩转立体图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ve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