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皮囊》这本书,看见它的第一眼,是在公司的读书角上。皮囊,为什么叫皮囊啊?光看题目都会产生很无趣的感觉,我才不要看这本书。
后来,看到有同事陆陆续续在传阅这本书,我内心想:嗯,也许哪天我也可以借来翻翻看。
由于通勤距离原因,只要不出差,我在上下班路上会拥有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要打发。这天下班路上,我打开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准备浏览一下当天的报纸,结果皮囊这本书竟然也被推送了。
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开始了这本书的阅读。这本书有点类似自传似的,写了作者身边的人和事儿。虽然我不太理解为什么福建泉州的人为什么那么信奉神灵,但是我的的确确理解了作者的心境:因为在那里出生,在那里成长,那里的每一块石头都熟悉,那里熟悉的人们有着太多的故事,所以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觉得: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再多,生活再便捷,但是终究不会有家乡的亲切感。
联想到自己,何尝又不是如此呢?年少时,为了摆脱贫穷,为了摆脱父母口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我努力学习,渴望到远方看一看这世界究竟有多大。如愿以偿来到北京读大学,见识了许许多多新鲜好玩的事儿,也努力读研考注册会计师,最终在北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我并没有成为人中之凤,但是足够在北京生存。
按理来说,应该算是得到了自己年少时所梦想的东西。然而,每当回山东老家时,情况又完全不一样了。
村里邻居们家长里短的和你啦呱,这个说你长高了,那个说你长胖了,还有人说你模样变了……家人们哪怕随随便便做的一顿饭都会把你带回儿时的记忆里。在回家很短时间内,你就觉得在大城市里七零八散的灵魂,现在都噼里啪啦地回到你身上,整个人都感觉完整了。
有时候,我会很认真地剖析自己:我只是个女子,所以最好不要活的太恋家;这一生,早就注定漂泊,无论是高中时去四川读高中,还是后来北京读大学内蒙读研究生,又或是回到北京参加工作,都不过是从一个地方漂泊到下一个地方;人生不就是这样吗?从出生开始,就没有归途,只能不停地走向远方。
读蔡崇达《皮囊》有感:年少时都想远走他乡,年长后却又眷恋故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