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住农村,爸爸总是约上一群同事或者好哥们,到家里来喝酒,妈妈每次都要掂对一桌子菜,或者支个铜火锅,没菜也要包点饺子。每次家庭聚会,爸爸和连襟们也都是推杯换盏、无酒不欢。
那时候看他们都是用大碗来喝,相互拼酒,生怕谁少喝了。每次都弄得老人、女人们很不开心,要收拾烂摊子,要看他们打着各种酒官司。
长大一些,偶尔能和大人同席,老爸喝醉了总爱说:“在家不喝酒,从来不买酒,出门不戒酒”,“处人实惠惠的处,喝酒虎登登的喝”。
高中、大学时期,同学之间开始学会喝啤酒,那时候也就是三两瓶的量,体味不出酒有多么的好喝,只是要的那个气氛,要的碰杯时的豪迈,要的是喝醉后大家能够推心置腹的唠实嗑。
参加工作以后,偶尔会喝白酒,但这东西着实不好喝,呛得嗓子一条火线,特别是白酒之后再喝啤酒,每逢这样掺着喝必吐。有一些所谓应酬的场合,还必须得喝,再加上自己的性格比较逞强,随便被劝几句,就收不住。
喝酒之后很兴奋,可能是酒精激发了多巴胺,话开始多了,人也张狂起来,也有出丑的时候。酒量也就是五六瓶啤酒的量。
那两年减脂后,整个身体开始变轻松,酒量也跟着上涨了。特别是白酒,喝半斤白酒不算事,也渐渐喜欢上了白酒。
可能是随着年龄变大,口味变得越来越重,刚开始啤酒能够刺激,后来就需要度数更大的白酒了。
很多人对东北男人的印象是,非常能喝白酒,其实并不如此,大多数五十岁以下的人,还是比较习惯喝啤酒的,而我每次和身边的人喝酒时,只喝白的,变成了另类。
我的借口是,啤酒热量高,上劲儿慢,喝酒不就是为了达到那个状态嘛。所以每次喝酒,上来一个二两半,或者直接半斤装。这个气势上,就直接压倒了一众喝啤酒的人,自然也没人太敢和我拼酒。
酒喝的时间长了,开始有些“馋”,有酒局的时候非常兴奋,没有酒局,自己弄两个小菜,也想小酌二三两。自己也一度很纠结,很怕自己开始变得酗酒。
于是也开始适当的控制,当忙叨起来,事情多了,自然就没那个喝酒的欲望;但身体乏了,需要舒缓一下工作紧张的神经时,就适当喝一点,让自己开心一下,渐渐也不再不那么纠结了。
酒,在我这里还谈不上文化,但也算是一种,对外能社交工具,对内能放松心情,阿Q给自己,只要不过分就好。
生活中很多事情大抵如此。人生有度,过则为灾,做人不必刻意,做事不求完美。功不求盈,业不求满,花看半开时,酒饮微醉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