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三,读《诗经》第三首《卷耳》有感

读书笔记三,读《诗经》第三首《卷耳》有感

作者: 贾宋海纳百川 | 来源:发表于2020-11-30 07:30 被阅读0次

    读书笔记三,读《诗经》第三首《卷耳》有感

    文/徐志海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zhi)彼周行(hang)。(寘 通:置)

    陟(she)彼崔嵬(wei),我马虺隤<hui.tui>。我姑酌彼金罍(lei),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si.gong),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ju)矣,我马瘏(tu)矣,我仆痡(pu)矣,云何吁矣。

    意思是,

    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

    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

    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

    此诗的语言是优美自然的。和谐着当时的音乐吹打歌唱而成。诗人能够熟练地运用当时的民谣套语。

    有典为证,

    《周易·归妹三·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女承筐,无实”。两句正与《卷耳》首句“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对应。

    把民谣用作套语,像一个套子一样放在诗章句首,为诗奠定韵脚、句式的基础和情感思绪的习惯性暗示,这是《诗经》的起兴手法的一例。

    感觉诗人善于用实境来描画衬托情感。诗中旅途的艰难是通过对山的险阻的描摹,直接反映出来的:用“崔嵬”“高冈”“砠”等词语,来表明险阻跟艰难曲折的程度。而旅途的痛苦则是通过对马的神情的刻画间接表现出来的:诗人用了“虺隤”“玄黄”“瘏矣”等词语。

    而描摹山、刻画马都意在衬托出行者怀人思归的惆怅。“我姑酌彼金罍”“我姑酌彼兕觥”,以酒浇愁,便是正面对这种悲愁的心态提示。全诗的最后是以一种已类化的自问自答体收场的:“云何?吁矣!”它既是对前两章“不永怀”“不永伤”的承接,也是以“吁”一字对全诗进行的总结,点名“愁”的主题,堪称诗眼。

    看了百度解释以后才全部明白了此诗的意思。但总体我根据诗意明白,这还是一首歌颂女子的诗。

    诗中有画,画里是一位“潇洒矜持”的女子。这位女子为了采卷耳不怕艰险困阻,骑着黑色相加的玄黄色大马,在石山上采卷耳。当她采摘的又累又渴的时候,就豪放的拿出早已备好的美酒喝上一大口,刚嘘口气,看到大黄马也气喘吁吁的嘶叫,突然想到了远在外地的丈夫,是否也像这匹马儿一样气喘吁吁,疲劳备至,冷暖可恤。

    这是我自己的理解,也许我有些断章取义,但是不管怎样表达此诗的意思,都是在歌颂一位“潇洒`豪放`矜持”的一位女子。

    还有我注意到这个“卷耳”的谐音有点像是“娟儿”的意思,这显然是一个女孩子的名字。

    像《射雕英雄传》里黄蓉的名字,郭静叫她“蓉儿”。黄老邪还有洪七也美曰“蓉儿”。按现在汉语的理解“儿”字是“孩子,男子”和语气词的意思。看来在古代这个“儿”字是对女子的美称,且再仔细的品读也有语气词的意义。

    突然感觉到《卷耳》这首诗中的女主角很美丽靓丽,如《碧血剑》中的女主人公温青青一样聪慧,豪放不羁。

    感慨金庸老先生的博学渊博,把《诗经》理解并运用的栩栩如生啊。所以,我感觉《诗经》我必须得一字一句的读下去,这样我才能把握好古典精髓和《诗经》里的故事,还有隐藏的秘密。

    掌握了古典,并能运用自如,对于提高写作水平是有很大的帮助。我想拥有它里面的故事,就从《诗经》开始。揭开《诗经》的神秘面纱,才会写出经典的故事,如曹操的诗,千年不朽,且霸气十足。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受《诗经》影响很大,如金老的武侠小说;比比皆是,堪称一绝中的经典。

    2018.11.4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三,读《诗经》第三首《卷耳》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bh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