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小说家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里写下的这句话:“为了使灵魂宁静,一个人每天要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该文章中出现了这段话,也是作者改变的一个占比很大的因素。生活中有很多难以控制的因素,以至于常常出现一些事情让自己浑身不自在,痛苦,焦虑,踌躇不前,是对抗还是怎么办?在这个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然而问题还是存在,不曾消失。如果一个人每天做两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那么至少你的生活是由喜欢与不喜欢构成,而不单单是自己熟悉安全的环境,熟悉的环境一旦被打破,那种恐慌是不言而喻的。什么是不喜欢,也许自己问题就连自己也不会有确切的答案,一般可能是自己认为的不喜欢,而在你每天开始做一两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把自己放在舒适圈以外,也许这样的说法不够好,换个角度看看让自己有些恐惧的事情到底是怎样的,带一点好奇,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它,而不是对抗和排斥。收获在不经意间收获,可能一些以前很排斥的事情变成了新的爱好,在这个过程中极大的拓展了自己。
最重要的莫过于行动,以及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去发现吧。
文中提到,我的自律,便是从每天做一件不喜欢的事开始,我会试着把自律换成改变,自律有一种自我约束的感觉,有些事应该做,有些事别做。自我约束与自我放纵就操作层面而言,还是自律比较好,而且好很多,放纵自我很容易碰壁,很容易抱怨,很容易显得格格不入,很容易找数不完的借口。对于自律有一点我想说的是,有一种压制自己情绪,如果时间久了,还是会有一些副作用,但能肯定的是在自律的过程中你自身的能力相较以前肯定会得到提高。
以下是从该文中摘抄内容
美国作家雪莉·艾莉斯所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表达欲望,这就是写作的激情和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是天生的作家,每个人身上都有作家的潜力
我开始喜欢上跑步时不用与任何人交流、不用想任何事的放空,喜欢上跑步后大汗淋漓的轻松,喜欢上每一天体型都在变得更加美好的自己。
碎片化阅读难以建立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唯有深度阅读,才能真正做到深度思考、持续输出。
宫崎骏老师在《世界最想上的课》里说过的那句话一样:“这个世界上,有意义的事情,大抵都是很麻烦的。”
马克吐温说过:“每天去做一点自己心里并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样,你便不会为那些真正需要你完成的义务而感到痛苦,这就是养成自觉习惯的黄金定律。”
敢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自己不喜欢却有益的事,才能一步步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第一次写了一半,借用了一半也花了两个小时,很喜欢作者的这篇文章,记录自己的想法与思考过程还是很有意义的,以后可以对其进行回顾,检验,也可与未相识的朋友对某些观点进行探讨,更能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