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是孔子,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教育思想就是儒家文化的最好反应。孔子的教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其中道德教育又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他的道德教育以“礼”为准则,以“仁”为核心,“仁”含有“修己”与“爱人”两个方面的意义。他提出道德修养应遵守的原则,鼓励人们提高道德水平。
对儒家的看法有很多种,儒家学说经历代学者的加工改造,并与其他学说相互争斗,或相互借鉴,不断的丰富自己的内容,经历两钱多年的风雨,最后终于凝聚成为民族进身精神的主要内容。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对我们民族的理想人格,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社会心理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学是“仁学”。早期儒学的理论贡献,把“仁”作为儒学的基本范畴,开始了关于哲学、伦理、政治、教育等方面的重大课题,即人的价值的探讨。”“孔子,以及以后战国时代儒家的八派……都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人的价值、人的完善的品德,以及人性的冶炼。因此,早期儒家亦可称之为‘仁学’。”即突出人的价值,从而定义了早期儒学的“仁学”特性。“友”、“朋”在探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论语・学而》中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指出与远道而来的朋友会面,是情感的愉悦,但没有说明为何而乐,启发后人对朋友之“乐”的思考。《论语・子张》中讲到交友的问题,子夏的看法:“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则认为:“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夏的观点中,“可”与“不可”的标准不明确,更多含有主观因素;而子张的观点中,从主体“我”出发,严以律己,于他人要求似乎又过宽。孔门弟子之间对交友看法不一。
但是,我认为对所唯的“朋”的理解是:是你快乐时容易忘掉的人 是你痛苦时第一个想找的人 是给你帮助不用说谢谢的人 ,是你惊扰之后不用心怀愧疚的人, 是你败走麦城也不对你另眼看待的人 ,是你步步高升对你称呼从不改变的人!! 知心是交心,不是经常在一起就是了,有的一听见有麻烦人影都不见了……
有时我会无缘无故的生气,发火同学们都会躲着我,在我心里我会想:这些人,见利忘义,于是我的身边没有一个人是真心的朋友,所以,渐渐的我也变了。现在,我会为了一个朋友去不停的伤害自己的感情。直到有一天,我发现,确实,朋友分两种,一种是得到好处就继续做朋友。另一种是真心的为了自己好,但自己就是不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真心的朋友都散了,留下的就是等二种了。
这就是我的看法与儒家学说的看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