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的观念里,孩子是无忧无虑的,每天都与快乐为伴。其实,孩子不仅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还要应对各种未知的困难和挑战,成长的过程并不轻松。因此,父母应该提供更多帮助,引导孩子摆脱焦虑。
晚上在玩幼儿园发的游戏转盘,上面是“昨天 今天 明天”,一周七天,还有各种天气和场景。当我问到今天星期几的时候,孩子说星期四。
我还以为他只是记错了而已,于是纠正她今天星期三,明天星期四。
但是没想到却引起了她巨大的情绪。
再三求证今天确实是星期三后,一下就崩溃大哭了。弄的我有点莫名其妙,在那还忍不住笑了半天,看到我笑她哭的更伤心了,特别大声。
后来我忍着不笑,尝试去和她共情,了解她情绪崩溃的原因。其实好像也很简单,就是因为她觉得今天星期四,明天再有一天就放假了,但是事实是还需要两天才会放假。所以她就可能有点承受不住了……也可能是憋在心里的郁闷无处发泄,正好有借这个事情爆发出来了。
她爸也在一边十分不理解,觉得这些是什么原因,有什么大不了的,能至于哭的那么伤心。
问她是不是不喜欢学校了,也不是。还是很喜欢学校的热闹,但是就是想放假了。
只是想放假,自己随便干点啥也可以,愿望就这么简单。
当我让她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以后,情绪也越来越平和了。
很多时候,在我们大人看来,孩子的很多事情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甚至简单到都不值得去说,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那些却真的是无比重要的大事。
前几天看了一本书《什么是最好的父母》,里面就说,以前孩子烦恼很简单,吃穿这些物质问题。就像我小时候,玩具十分有限,喜欢娃娃经常就是用毛巾和皮筋自己扎,有点玩具零食就能高兴的不得了。
而现在的孩子让我们说,幸福到蜜罐里了,要啥有啥。但就是这样幸福的生活,也是会有烦恼,并且烦恼还来的更深刻。
比如现在的孩子们都开始直面“人为什么活着”“我为什么会存在”这样一些根本性的命题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很多孩子吃饭就是头等大事,家长常常因为吃饭而和孩子作斗争。
而在战争时期几乎没有人得神经症和厌食症,因为根本吃不上饭。在“没有食物可吃”“可能会丢了性命”的时候,人根本就不会,也没有办法去思考什么“人为什么活着”这种问题。
这也就是一些生活上的浅俗烦恼,让我们得以不必去面对那些根源性的深刻烦恼。
有很多人都因为不愿意直面深刻的问题,于是天天嚷嚷着“太忙了,太忙了”而四处奔忙。
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人生。
如同有的父母轻轻松松地活着,却把所有的艰难都让孩子承担;有的丈夫轻轻松松地活着,妻子却苦不堪言;有的孩子只顾自己潇洒,父母却为他操劳一生。
不要小看或者忽视那些不好的情绪,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都有悲伤的权利,并且需要更多的空间来治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