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2篇的五维输出文章(第一篇还在我的私密箱里,哈哈哈),也是分享课内容。
还是得感谢下M26的任心仪老师,是她将五维介绍给我认识的。我记得当时是在饭桌上,她看到我的彷徨和迷惑,给我说了句,“你去上五维吧,我相信你会有收获的”。说的那是之笃定,那种蜜汁肯定,也是让我有点震惊的。确实如照徐所说的,我是带着疑问来到五维的。
而那时候我是怎样的一个状态呢?在体制内工作了五年,一切似乎顺理成章,三年时间到了团队核心,四年时间达到了一个看似光鲜的岗位,仿佛前程似锦。然而在17年经历离职选择的时候,突然如梦初醒,有种岁月已去,两手空的感觉?虽然得到了重用,却好像总看不爽这些制度与背后的一些污浊,感觉到自己的职业在企业里似乎走到了头,没有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按道理说拥有一份被认可的工作,但似乎并没有那么快乐;因为一些无法改变的事实,我开始对团队失去的信心,开始把自己的生活也变得低沉,工作状态也可想而知;找不到足以支持我在企业内继续前行的动力;久而久之,就会怀疑自己选择的路,放不下过去得到的,也不自信于未来将拥有的。就是这样的混沌状态,我报了M31的班。
其实当我看到五维教练社群,我真的是满脸懵逼。我完全不知道这是什么样的课程。看授课对象,我也就是职场上的一个小螺丝钉,根本不匹配那些高大上的;看行业类型吧,好像我一个建筑业搬砖的也不符合;再看理法、心法、功法、技法这些课程内容,压根就没有理解是什么。但是一句话吸引了我,“支持一亿人活出最好的自己”。
坦诚地说,当时看到这句话,脑袋里反应过来的就是,牛皮吹的有点大,这就是在兜售成功噱头吧。但恰恰也源于这句话,我也就报了这个班,就是想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样的魔力?
诚然,结课已经近一个月,我还是属于懵懂状态,然而两天的课程,让我很兴奋,我相信这应该就是赋能的力量,内心的困惑之门似乎就要呼之欲开。在五维的课堂上,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三个金句
“卓越品格的贡献者”
“过程不可逾越”
“支持一亿人活出更好的自己”
今天 我主要讲一下卓越品格的贡献者
卓越品格的贡献者
关于卓越品格的贡献者,我领会了两点内容,一个是认识真实的自己,二个是积极地做输出。
认识真实的自己
做一个卓越品格的贡献者,首先要发现自身品格的卓越性,通达自己,方能成就他人。
在上完五维之后,让我一下子想起自己一本多年前购买的史蒂曼·葛瑞汉写的《自知力》(英文名叫Identity)。说起来很惭愧,本身不是一个习惯看书的人,但是会逼迫自己去翻阅一些书籍,因此通常买了书看上头几页,最后就留着积灰了。
《自知力》(IDENTITY)话说回这本书,为什么说上完五维之后,我会突然想起这本书。其实在那时候在看《自知力》并没有太懂描述的什么意思,就是有种成功学的感觉。我们看副书名,会发现“同一性”这个词,也就是Identity,让我印象深刻。
同一性,是Identity学术化的解释,是指个体尝试着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协调一致,不同于他人的独具“统一风格”的自我,是个体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简单点,就是我是谁,我属于哪里,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人生目标和价值是什么,再简单点归纳成一句话就是认识自我。
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对的,正是陈序老师在五维课堂上教授的内容。而上完五维的课程,让我觉得有必要再把《自知力》这本书再翻出来了,认真地翻阅学习。所以也是很忏愧,原来多年前早已经接触教练的概念而不自知。
回来说认识自己这件事。苏格拉底说,完成任何事情的第一步就是,“认识你自己”。我曾今以为我的自我认识是很到位的,我认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也很明确。然而在我真正面临职业的选择时候,我陷入了犹豫,真的是叫敢问路在何方。
在遇到写简历或者应聘时,我经常会看到这么一句话“你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曾经我以为这就是一个套话,不过就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看到这样一个问题,犹豫了很久,绞尽脑汁,然后写上这么一句话:“我勤恳耐劳,努力工作,不畏困难”等等,而对于劣势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写些无足轻重的内容,例如“主动学习的能力需要再加强,党性需要再加强”。
现在细细一想,我描述的是真实的自我吗?其实当我在面临这个问题犹豫的时候,绞尽脑汁的时候,就意味着其实我并未找到真实的自我,我没有发现我的卓越品格,或者说我没有将我的表象能力与我未来的价值愿景连接,形成一个自身的内核。当这种内核形成之后,应该是对这类问题脱口而出。如果我有对个人价值的真正认识,那么对自身的规划会有明确的导向。越是没有认识,越是没有肯定个人价值,就会在选择上产生动摇,会被社会的浮躁所影响。
年初的时候,阿里巴巴的马云先生在世界浙商上海论坛发表演讲时说道,“大道理谁都懂,其实企业家还得回到本身,想想自己的小道理。”说起来简单,说的意思无论宏观如何,企业家真正需要的往内求,发现自身上存在的问题。网络上有一句很出名的话:大道理都懂,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我们很憧憬大道理下,一个完美的个人呈现;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些,那我们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然而这样的愿景,我们却与自身形成连接,而这些根源于对自身的认识不清晰抑或是不真实,这样一切对未来的憧憬就都显得空白无力,愿景就变成想想而已。认识并肯定肯定自身的卓越性显得异常重要。
正向的输出
陈序老师在课上讲到“怀揣着两颗糖,一颗滋养自己,一颗滋养他人”。滋养他人,成就他人,就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而这类输出不仅包括知识/技术等干货输出,这些对他人的帮助,在我看来,更为重要的是包括情感的输出。有时候,给与他人正向情感的输出,显得比干货输出更为重要;毕竟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并不会稀缺,而真实和真心显得尤为珍贵。有时候周边的人,需要的只是你对他最真诚的情感上的支持,毕竟大道理谁都懂?在我看来,教练在赋能的过程,最伟大的是以爱为初心不断地在情感上给与对方支持与肯定。
记得课上在做互相欣赏的时候,刚提到这个环节的时候。我脑袋一片空白,不知道到底有哪些赞美的词汇,你要是让我讲骂人的词汇,我可能会喷出一大堆。
我们似乎对负面词汇显得尤其擅长,就像我们学习新的语言时候,对于脏话极其容易get 到,学粤语最容易掌握丢雷老母,学英语最先学会fuck,go the hell。而当下,我们对于负面情绪的输出也是更为擅长,有没有想过在办公室生活里,一群同事在一起讨论能够引起大家积极反响的肯定是对领导/对制度/对企业的抱怨/不满。
对于正向情感的表达,尚且不说对他人的肯定/欣赏这类情绪,都极其含蓄。其实我们自身关于自己的遭遇遭受的时候,情绪抒发都显得苍白;在企业文化里,我们谨小慎微,不懂拒绝他人,怕得罪这个得罪那个,不开心也不能抒发;受到了表彰,还不能显于形,就怕别人说你得意忘形;八小时内的工作隐忍似乎很是正常,而八小时外就成了负能量的战场,这种形成了常态,好像生活就应该这样。
这个时代之下,喜怒不形于色,更加得趋向于褒义词。社会人好像已经忘却了如何去抒发最为真实情感,尤其是在长辈眼里,真正的强者是攀附/隐忍/趋炎附势,掌握这种虚假的情感输出才是立世王道。
我认为要做好输出工作,首先要学习最为恰当地真实地表达自己当下的情绪,无论悲伤/愤怒/嫉妒也好,即使是嫉妒,我们都要承认这种情绪的存在,人之常情。当我们把八小时外的生活成为一个负能量的宣泄口,而正向地情感输出,自然就被放置到一边。我们把这个正向输出地技能遗忘了。
有情绪情感的人,才是鲜活的,不用太在乎旁人的看法,不要因为将就迎合他人而做出虚假的情绪输出。
再谈谈最为简单,最基础的一个正向输出——爱。陈序老师在五维课堂上,最后的结束语是,教练的底层核心是爱。我认为,我们如果都做不到对爱的表达,那又怎么做好一个教练呢。但是,爱,这个动作和表达,好像国人把它想得过于单一而又复杂化。
为何说是单一呢,我们对于喜欢/爱这类表达显得极其的谨慎,似乎跟对方表达了或者表述了我喜欢你,就非要是男欢女爱,非分之意。而爱,好像就只能对另一半表述一样,我们不能对其他人做这类输出,甚至于您的父亲/母亲。汉字的博大精深,多层意思早已被抛之脑后。
我记得有段时间,我突然脑袋开窍,给我母亲打了个电话,我说妈,我爱你;电话那头回了一句,你喝酒了吗?还有一次,我亲了老母亲一下,老母亲一脸的错愕而后欣然接受。当然,一方面是我平时也极其少说这样的话,对于中国男性而言,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会觉得除了对另一半的人说我爱你三个字以外,实在是说不出口,尤其是对父亲吧;甚至对另一半都觉得太肉麻了。而另一方面来说,当我做出这样的表达之后,最为亲近的家人反映尚且如此,更别说你要是突然对一个周边人说我爱你,会有多大的反响。
尤其是现在在做服务性行业,讲求以客户切身为出发,考虑解决方案,无非就是让客户感受到你对他的关爱。所以,让我们从最简单的做起来,向周围人,向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表达I love you让对方感受到关怀。怀抱爱去感受周边人的时候,我相信他们的卓越性我们是自然而然会发现。以爱为出发,这是不可遗弃的初心。
最后,在表达一下我对五维的情感,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都任然心有澎湃。在这个社群里,我确实感受到了温度,上了课,了解了五维之后,每一期的运营团队/每一期的班班/每一个五维的家人,都是有情怀的,有温度的,他们把最真实的自己放在这个社群里。如果我最开始对五维“支持一亿人活出更好的自己”认为是成功噱头的话,现在我想说的是,这一句话是最有爱最美好的情怀出发,靠着每个五维人内心的爱,让一亿人甚至更多人活出更好的自己。
希望我们能在五维里,找到并发现自己闪光地一面,挖掘自我最大地成功潜能,诚心实意,孜孜以求。
五维,会是那缕微光,将照亮我们的道路;己亥猪年,让我们一起践行五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