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出门后,明泽竟在前面领路,说有个好去处。他们走的那条街并不算街,原本是个自然村,各家各户随意盖的房子,由于是最先开放的沿海城市,交通方便,外商越来越多,这些房子便改成了门面店铺,大多在卖吃食,生的和熟的,天南地北的特色小吃,什么臭豆腐手抓饼糖水炸串等应有尽有,也有卖各种日用杂货,地方特产,随便什么行当的全进来,酒吧、理发馆、足疗房、凉茶店、网吧、时装店,以及修鞋、采耳、推拿、刮痧、纹身、染甲、算卦,开锁能想到的都有,没想到的也有,还有开服装厂,因租房比别处便宜得多。走在街上,抬头望,电线网线七缠八绕的像蜘蛛网,常常有一两支电线掉下来,悬在半空。走路小心翼翼,还要躲闪着那些横冲直撞摩托车,这些房里住着成干上万的打工者。阳台上晾满衣服,有的还滴水。再走几步往里面深入,街巷分三岔,朝西卖猪肉卖鸡肉菜类,斜拐一个弯向北卖奶茶,过去斜对面竟是鲜花店,门口放着各色各样的花。三八节的时候,花店日夜赶工,占了半边街道,包装好的花一车车的运出,那架式,仿佛做完了全年的生意。
“明泽,你说的好去处在哪里?走了这些路,渴了,也有点饿,随便先吃点什么吧”可可建议。就在前面,原来有个是“愿者上钩”的烤鱼店,来往者竟络绎不绝。店面装修特别,复古以前的泥房子,用红色的泥带着些稻草糊在墙上,并塑出洞状,还有从上面垂下植帘,鼻底一阵湿润气息,进入来豁然开朗,假山真水,风车转动处注出一柱流水,流入人工池中,池中游动着大红鲤鱼,鲤鱼还跳跃击拍出水声。一入来,店员一齐躬下90度,“欢迎光临”,并引向雅座。
“这里烤鱼特别地道,一会你就知不假”
一个很小的小包厢,四周是用竹篾隔开来,看不到旁人,也不用担心熟人看到,桌子上架着烤炉,旁边放着点的配料,鱼已烤好的,放在烤炉上,烤炉的炭火已剩一些余温,随吃随取。“先生,请点歌”,这时,他们才发现房间门外还站着两位待者,一人拉着小提琴,一人拿着麦,三人相视一一笑,来一首《光阴的故事》。
可可吃完还直舔指头,又打包了两份。“你经常来吗?”她问明泽,下一站去哪?明泽带她们去古玩市场转一圈,可可挑了一块玉,秋桐选了一个桃木镇纸器。转到下午,可可一定要喝了姜撞奶,才算是逛街。
就在她们吃饱喝足准备去万达广场时,在街出口处接大路处,遇见明译妈,刚去看望明泽奶奶出来,原来明泽土生土长的“城里人”,怪不得走街串巷如鱼游水。明泽介绍完,明泽妈欢喜地打量着两姑娘,连说“有空,家里坐坐”一边好像解开儿子不在家住的谜。其实,是她多想。
三人继续边走边聊着,可可忽然大叫“有了……”
可可心中的想法正慢慢成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