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依恋的家庭治疗:从创伤疗愈到日常养育》
作者:【美】 丹尼尔·A· 休斯
关于依恋理论和研究:核心原则、元素及在治疗上的启示 : 6-16
6- 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恋模式发展为关于自我与他人的内在工作模型,成为影响我们内心世界的基本假设和感知(思维、感觉、记忆),涉及自我价值感、胜任力、爱的能力和价值观,引导我们的情感觉察有表达,也引导我们反思能力的重点与边界。
另一方面,这些内在工作模型,可以成为我们力量和自信的来源,让我们开放、灵活地对待自我与关系的发展,也可以是僵化或混乱状态的源泉,让我们预测困难,逃避发展的机会。
7.安全依恋源于父母能稳定地提供有效、敏感的回应,尤其当孩子的依恋行为被激活时。 孩子受到惊吓或脆弱时,父母给予安抚与支持,安全依恋就能形成。 否则,孩子要么变得过度理性(回避模式),来降低情绪对他们的影响,要么变得被情绪支配(焦虑模式)。长期缺乏安慰与支持,或压力过巨大,孩子则可能陷入一种既不能依靠自己,也不能依靠依恋对象的混乱模式中。
DDP中,要探索孩子对痛苦的反应,将其正常化。也要探索父母应对压力的反应模式,帮助他们以合适的方式更灵活、更有效地应对孩子的压力。
8. 安全依恋关系 能帮助个体理解和解决紧张和失调的情绪,如恐惧、焦虑、绝望、愤怒、羞愧和悲伤。负面情绪在依恋关系面前显得相对渺小。 在DDP中,治疗师激活父母-孩子双向关系中地心理神经依恋和照顾行为。当他能在治疗中发起并维持情感-反思对话时,在家庭没有习惯性的愤怒、防御和回避模式时,这种依恋和照顾行为自然会出现。
9- 安全依恋关系能加深和增强积极情绪,如喜乐、兴奋、自豪和满足。
10- 安全依恋关系适合促进反思功能的发展。 反过来,反思功能也能增强家庭成员解决家庭最初来访问题的能力。
11-安全依恋建立在互动修复的基础上,每当由于分离、冲突、不同品、误解,或目标不同而导致关系出现裂痕时,就会出现互动修复。 在DDP中,治疗师全程示范和运用关系修复,明确承诺修复,并清楚运用方法修复,塑造关系修复在维持安全依恋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12- 当冲突或退缩在家里经常发生,依恋视角把焦点放在行为的意义上,用不带评判的好奇心去看待行为(PACE态度),理解行为的意义。
13- 在DDP中,治疗师推动父母接纳孩子的想法、感受和意图,同时约束父母对孩子行为的责罚。通过体验到无条件接纳和你就是你而被真是,可以促进依恋安全。
14- 依恋理论认为,父母对孩子行为的最大影响是依恋关系的特点,以及与此相关的主体间性的互动。 DDP与行为主义理论正相反,目标是促进亲子依恋关系中的安全感,而使行为问题随之消退。
15- 依恋理论适用的范围从婴儿期到老年期。
16-孩童时期的依恋在成年后 :
儿童时期的安全依恋在成年后,成为自主型依恋(autonomous attachment):
儿童期的回避型依恋到成年期,被称为冷模型依恋(dismissive attachment)
儿童期的焦虑型依恋到成年期,被称为迷恋型依恋 (preoccupied attachment)
儿童期的混乱型依恋到成年期则为未解决型依恋 (unresolved attachment)
养育过程会激活(再一次重现)父母自身童年时的依恋体验。
DDP工作要从判断父母的依恋类型开始,并在必要时协助父母解决他们过去的依恋史。父母过去的某些体验仍可能被孩子的行为激活,若能帮助父母意识其中的关联,将大有裨益。
感受:
最近在学习家庭治疗,发现不同流派理论里都有相通的部分。DDP中工作父母与儿童依恋模式并看到相关性,与看见内在小孩有类似的工作思路,可以拓展工作的深度。
第一次在日更里记录学习内容,不仅仅是凑足日更,也发现简书的检索查询笔记功能比较顺手。 原本把这里作为日常心田的自留地,因为参加主题阅读要完成记录,干脆也放在这里一部分吧。在这里记录理论部分,转化和利用部分还是喜欢手写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