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C++C语言
从ucontext到coroutine

从ucontext到coroutine

作者: cunfate | 来源:发表于2018-05-21 15:38 被阅读4次

    一. 人生三大问:我是谁,我从哪来,我到哪去?

    1.1. 协程是什么

    我们知道,在现代计算机的世界里,有进程,有线程,有了他们两个,我们就足以应对大多数的并发应用,更不用提在网络编程的世界里还有selectepoll这种手段来应对并发。
    那么协程又是什么什么呢,在go语言里,这玩意叫做goroutine,在python里被称为green thread 或者其他的什么玩意,其与操作系统的线程的最大区别就是它是用户态的,即不需要内核去调度CPU,一切在用户态解决。
    其工作流程一般可以认为是:
    (1) 任务1执行到阻塞位置,通过yield让出CPU
    (2) 调度任务使用resume恢复任务2的上下文,从任务2上次yield的位置执行任务2
    (3)以此类推……
    看起来是不是很像线程和进程?保存当前上下文,恢复目标上下文,让出CPU…这套令人窒息的操作。
    所以它被称为协程(或者纤程),很像线程,是一个调度单元,但一般很轻量,在用户态。

    1.2. 协程能解决什么问题?我们为什么需要协程?

    协程是轻量级的线程,但是它相对于线程有什么优势呢?
    (1) 不需要陷入内核调度,因此调度效率要比线程/进程高。
    (2) 因为是在同一个线程运行,因此脏读、锁这种问题都tan90°了。
    这就很适合拿来在一些场景替代线程,或者与线程配合作为N:M的实现,进一步压榨系统的并发能力。
    当然对于一些前端的朋友,协程可以将异步调用封装成(看起来的)同步调用,防止陷入回调地狱的尴尬境地中。
    比如说传统的ajax操作一般都是:

    ajax.get(url, (request)=>{
      show(request, ()=>{
        //do something after showed  
      })
    })
    

    你可以hack进ajax的get:

    function get(url) {
      //send packet and register callback  
      callback=callback;
      yield;
    }
    
    function callback() {
      resume get;
    }
    

    然后用户态就可以写成:

    ajax.get(url);
    show();
    somethingAfterShow();
    

    看起来就跟同步的是一样一样的。当然前端是不能用我下面说的ucontext组件的,这里只是举个回调地狱的例子,C/C++也有类似的场景,只不过前端出现的更广;好在他们已经有了Promise和ES6的async语义可以解决回调地狱的问题了。

    1.3. 如何实现协程?

    要说到如何实现,我们就需要先知道我们具体需要实现哪些东西:
    (1) 协程的数据结构,用于保存上下文
    (2) 调度器,用于调度协程
    (3) resume语义,运行某个特定的协程(从他上次让出心爱的时间片处开始)
    (4) yield语义,协程主动让出CPU。
    从经典C学出来的小朋友们(比如我)可能就很难理解yield语义的作用,因为之前都没有接触过yield这个东西。
    简单来说,yield就是让出CPU控制权。在多线程中,线程的调度是由内核完成的,码农作为用户基本上无从插手。而当你在用户态实现协程时,理所当然时间片是否让出,如何让出都要在用户态完成,那么让出的这个动作,就是yield——当然,为了保证下次运行当前任务还能从你让出的这个时空开始,你当然需要把这个任务的上下文保存到某处……比如……一个ucontext结构中?

    二. 从ucontext说起

    2.1 ucontext_t 以及上下文

    linux肥肠贴心的实现了ucontext结构,给用户让渡了一部分控制代码上下文的能力,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ucontext_t 中保存的上下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运行时各个寄存器的值
    (2) 运行栈(堆就不用保存了,你存不存,他都在那里,不来不去)
    (3) 信号
    基本上有了这些,就可以有效地在用户态保存犯罪现场了。当然以上的枚举只是一个大概的思路,具体落地还是有些细微的差别的。
    那么ucontext_t的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ucontext {
                    /* pointer to the context that will be resume when this context returns */
                   struct ucontext *uc_link;
                    /* the set of signals that are blocked when this context is active */
                   sigset_t         uc_sigmask;
                    /* the stack used by this context */
                   stack_t          uc_stack;
                    /* a machine-specif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saved context */
                   mcontext_t       uc_mcontext;
                   ...
               } ucontext_t;
    

    当然,系统实现的具体内容可能远远不止这些,但是标准里的规定,就是至少有这些字段。
    OK,那我们就此得到了一个可以保存上下文的结构,它有
    (1) 当本上下文退出时,将会激活的上下文
    (2) 当本上下文激活时,需要被阻塞的信号
    (3) 可以指定的运行栈,上下文可以在这个栈上运行
    (4) 硬件相关的上下文集,保存具体的寄存器
    我们可以发挥一下想象力,有了他们我可以做什么呢?
    (1) 指定某个函数运行,然后运行完了恢复到调度器的上下文继续调度,用uc_link字段实现——是不是颇有点线程池的感觉?
    (2) 指定上下文运行在某个指定的栈上
    (3) 把上下文切来切去,就像setjmp和longjmp干的事情一样
    为了实现这些功能,linux提供了一组api:

    int  getcontext(ucontext_t *);
    int  setcontext(const ucontext_t *);
    void makecontext(ucontext_t *, (void *)(), int, ...);
    int  swapcontext(ucontext_t *, const ucontext_t *);
    

    有了它们,我们就可以手动管理上下文。下面来介绍一下这些api。
    这些api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其实就是使用汇编保存和恢复了包括rbx,rbp,r12,r13,r14,r15,rdi,rsi,rdx,rcx,r8,r9等寄存器。

    2.2 getcontext 和 setcontext

    getcontext和setcontext的原型如下所示:

    #include <ucontext.h>
    
           int getcontext(ucontext_t *ucp);
           int setcontext(const ucontext_t *ucp);
    

    顾名思义,getcontext就是获取当前上下文,并保存到ucp指向的ucontext_t实例中。setcontext则是从ucp指向的实例恢复上下文到现场。
    不过setcontext还是有几点需要注意:

    • 如果ucp的来源是getcontext,则是像上次getcontext调用刚返回一样运行。
    • 如果ucp的来源是makecontext,则会先调用makecontextfunc函数(就是第二个参数那个函数指针),func返回后进入uc_link指定的上下文中执行。如果这个成员为NULL,则线程退出。
    • 还有一种来源是signal handler,就是sigsetjmpsiglongjmp,但是现在已经很少用了。

    2.3 makecontext 和 swapcontext

     #include <ucontext.h>
     void makecontext(ucontext_t *ucp, void (*func)(), int argc, ...);
     int swapcontext(ucontext_t *oucp, const ucontext_t *ucp);
    

    makecontext调用可以修改(modifygetcontext得到的上下文——也就是说make之前,你要先get。
    makecontext可以做下面几件事:

    • 指定运行栈
    • 指定swap或者set调用后运行的函数(指定为func)
    • 指定上面那个函数运行完后,要切换到的那个上下文

    swapcontext做的事情就很简单:
    getcontextoucp,然后用ucpsetcontext

    三. 协程的create, resume, yield

    3.1 创建

    要运行协程,首先要创建协程(废话,pia!)
    而要自己撸一个协程库,则需要创建一个Scheduler来调度他,并且在他上面去创建协程。
    由于协程刚刚创建时,是不需要运行的,直到第一次切到这个协程,所以创建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准备好运行的函数指针,和一些其他标志状态和必要的量就可以了。
    听起来很简单,是不?

    3.2 resume

    协程的唤醒,就需要准备一些事情了。
    首先,我们可能需要在唤醒之前把现场保存下来。然后唤醒目标协程的上下文……当然这就需要我们先判断一下协程是否是第一次唤醒,第一次的话,就需要get & make一下context,不是的话,直接setcontext就可以切到目标协程了。写成伪代码大概是这样:

    if target coroutine is new:
          getcontext =>target coroutine
          target stack => target coroutine
          makecontext => target coroutine
          getcontext => schedule routine
          set context <= target routine
    else:
          target stack => target corutine
          swap coroutine schdule context <=> target context
    

    3.3 yield

    协程的让出,和唤醒干的事差不多,只不过变成了它的逆过程:保存栈,恢复上下文到调度器的上下文。
    写成伪代码大概是这样婶的:

    save stack
    tag this routine old routine
    swap context target context <=> schdule context
    

    这样执行完yield之后,就可以切到resume刚执行完swapcontext那样了。是的,就像你刚刚执行完那个调用,然后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四. 云风大大的coroutine库——200行代码带你实现协程

    4.1 基于ucontext的实现思路:保存栈,恢复栈

    云风大概6年前(啊我和大佬们的差距究竟有几个十年)写了一个coroutine的C语言实现,非常简洁,值得我们这些菜鸡学习。我把它移植到了C++语言版本,调用和依赖关系能稍微清楚一些,也没有那些满天飞的指针,对新手还算友好。不过我们还是讲云风的版本吧。
    其大概是实现了两套接口:

    struct schedule {
        char stack[STACK_SIZE];
        ucontext_t main;
        int nco;
        int cap;
        int running;
        struct coroutine **co;
    };
    
    struct coroutine {
        coroutine_func func;
        void *ud;
        ucontext_t ctx;
        struct schedule * sch;
        ptrdiff_t cap;
        ptrdiff_t size;
        int status;
        char *stack;
    };
    

    struct schedule 实现调度功能,struct coroutine则保存协程使用的目标函数、上下文和栈。

    4.2 resume的实现

    void 
    coroutine_resume(struct schedule * S, int id) {
        assert(S->running == -1);
        assert(id >=0 && id < S->cap);
        struct coroutine *C = S->co[id];
        if (C == NULL)
            return;
        int status = C->status;
        switch(status) {
        case COROUTINE_READY:
            getcontext(&C->ctx);
            C->ctx.uc_stack.ss_sp = S->stack;
            C->ctx.uc_stack.ss_size = STACK_SIZE;
            C->ctx.uc_link = &S->main;
            S->running = id;
            C->status = COROUTINE_RUNNING;
            uintptr_t ptr = (uintptr_t)S;
            makecontext(&C->ctx, (void (*)(void)) mainfunc, 2, (uint32_t)ptr, (uint32_t)(ptr>>32));
            swapcontext(&S->main, &C->ctx);
            break;
        case COROUTINE_SUSPEND:
            memcpy(S->stack + STACK_SIZE - C->size, C->stack, C->size);
            S->running = id;
            C->status = COROUTINE_RUNNING;
            swapcontext(&S->main, &C->ctx);
            break;
        default:
            assert(0);
        }
    }
    

    可以看出,过程和我在3.2节中所讲的基本一致,这里他使用了四个宏去定义协程的状态,如果是刚初始化的COROUTINE_READY状态,则get->make->swap三连击。如果是运行到一半被切出来的COROUTINE_SUSPEND协程,则恢复栈空间后,swap到当时的上下文。
    这里使用S->main函数去保存调度器的上下文。
    makecontext前指定了S->stack作为运行栈,可以看到,后面的操作,都是在这个栈空间上进行的,是不是很有趣?在堆上分配了空间,作为一个运行栈。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makecontext调用,使用的是一个mainfunc函数,而非直接采用C->func,让我们看看mainfunc里面做了什么:

    static void
    mainfunc(uint32_t low32, uint32_t hi32) {
        uintptr_t ptr = (uintptr_t)low32 | ((uintptr_t)hi32 << 32);
        struct schedule *S = (struct schedule *)ptr;
        int id = S->running;
        struct coroutine *C = S->co[id];
        C->func(S,C->ud);
        _co_delete(C);
        S->co[id] = NULL;
        --S->nco;
        S->running = -1;
    }
    

    是的……他调用了C->func,然后在func返回后将这个协程从S的协程队列里抹掉了。可以,这很线程池。

    4.3 yield的实现

    yield的实现则更为简单:

    void
    coroutine_yield(struct schedule * S) {
        int id = S->running;
        assert(id >= 0);
        struct coroutine * C = S->co[id];
        assert((char *)&C > S->stack);
        _save_stack(C,S->stack + STACK_SIZE);
        C->status = COROUTINE_SUSPEND;
        S->running = -1;
        swapcontext(&C->ctx , &S->main);
    }
    

    获取运行协程、保存栈、修改状态、切换上下文,一气呵成。
    比较有意思的是_save_stack的实现:

    static void
    _save_stack(struct coroutine *C, char *top) {
        char dummy = 0;
        assert(top - &dummy <= STACK_SIZE);
        if (C->cap < top - &dummy) {
            free(C->stack);
            C->cap = top-&dummy;
            C->stack = malloc(C->cap);
        }
        C->size = top - &dummy;
        memcpy(C->stack, &dummy, C->size);
    }
    

    没有使用一行汇编代码,用一个局部变量dummy得到栈顶地址,然后与top作差,保存栈空间,还是蛮有意思的,需要注意的就是栈的增长方向。
    至此,云风的协程实现基本上就可以滤清楚了,至于如何初始化,如何使用,那就去看他的源码吧~

    五. 来自Tencent的libco:让我们hook进socket吧!

    To be continued.

    六. 参考文献

    1. main page of ucontext
    2. 协程:posix::ucontext用户级线程实现原理分析
    3. 云风的blo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ucontext到coroutine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fx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