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煜在妈妈的监督下,趴在自己的小书桌上做作业,刚开始他还乖乖的,但只要妈妈一担头, 他就开始在作业本上画起小人来。一番斗智斗勇后,妈妈生气了,大声批评道:“你这个没用的东西!”小煜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妈妈这样说是在否定自己的能力。7岁之前,大多数孩子只能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大人的话,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区分哪些话应该当真,哪些话只是父母在气头上说说而已。即使现在的孩子看起来要比我们小时候聪明很多,但孩于总是孩子,他们还是会因为被父母说“你这个没用的东西”而感到伤心。
其实,妈妈可以这样说: “我看你根本就没在写作业,但8点以前你必须把所有功课写完。” 必要时, 妈妈还可以强 下这种错误行为的后果。比如: “如果你不能在半小时内把作业写完,就赶不上看你最喜欢的动画片了!”孩子都会犯错误, 父母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嘴下留情,而不要上纲上线。只要针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批评就可以了,千万不能借此要低子的品质和能力,给孩子扣上大帽子。比如,孩子在玩玩具时,一生气就把玩具摔坏了,父母可以说:“摔玩具是不对的,下次不许再摔了。”而不能骂道: “你真是个混蛋!"教孩子学习时,教了几遍之后,孩子还是记不住,父母就没有了耐心, 骂道:“你真是个笨蛋!”其实, 父母应该针对这次具体的行为来批评孩子:“教了你5遍了,你都没有记住,我都要没有耐心了。再最后教一遍,你要是记不住,就明天接着学!”
批评孩子时,应当就事论事, 不要上纲上线,注重用具体指导代替育目指责,用提出希望代替严厉批评。这样, 不但批评的效果会好得多,而且给孩子的行为指明了方向。所以,对于有缺点、有坏习惯、有坏行为的孩子,父母要全方位进行观察,找出他的优点,看到他的进步,用正面的激励使他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这样,在强化好行为的同时,也淡化了坏行为,“坏孩子”就有可能悄悄地变成“好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