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山千黛书评——社科类
《三湘从事录(外二种)》:“究竟倒景余烬”,民间视角下的明朝落幕

《三湘从事录(外二种)》:“究竟倒景余烬”,民间视角下的明朝落幕

作者: 山千黛 | 来源:发表于2022-02-13 14:59 被阅读0次

    《三湘从事录(外二种)》是记录明朝衰败、灭亡以及其余部在清初的反抗活动的野史,包括《纤言》《海东逸史》《三湘从事录》三部作品。

    《纤言》记录了明季的腐败衰亡乱象,包括晚明三大疑案及后续事件、真假太子、南明大事及其存亡等内容。《海东逸史》记录南明鲁王监国历史,及其妃嫔、臣子、移民等人物的经历及去向。《三湘从事录》记录作者蒙正发于清初追随散乱的明朝旧部尝试复明并以失败告终的过程。

    三部野史组合起来,基本能够展现出民间视角下明朝的衰亡过程及其垂死挣扎的历史总貌。要注意的是,虽然是野史著作,但野史的作者仍然是有自己的立场的,因而,书中会含有明显的立场偏颇,叙事未必公允,需要多加判断。

    其实,明朝的必然灭亡,早已由其内部的腐朽堕落决定。从《纤言》中的记录也可窥见一斑。《纤言》记录了三案始末以及其后不同派系依旧互相倾轧、寻机报复,已经展现了明朝宫廷内部的激烈争权和朝纲混乱,表面稀里糊涂快速结案、不追究真相,不过是掩耳盗铃,试图掩盖其内部的暗流涌动,粉饰太平。

    偏安南明后,弘光依旧沉迷美色享乐,以致民间流传了“人参饲犬羊”的夸张传说,可见其行事如何荒唐已是臣民皆知。弘光一心选秀充实后宫,对已然烧到门口的战事毫不在意,只认为“大婚要紧”,忙着“酒色串戏”不肯上朝议事。

    鲁王也好不到哪儿去。先于江东败走,被张国柱掳走了鲁妃和世子,鲁王逃遁至舟山,失去所有宫眷,首先做的是“复备宫嫔”。舟山再败,鲁王再次遁去,所有宫眷“俱赴井溺死”。在当时的形势下,弘光、鲁王的行径,实在是灭亡之前最后的狂欢,也昭示着南明不过是明朝气数将尽时的昙花一现的强行回光返照。

    与明室残余宗室的耽于荒唐享乐形成强烈对照的是,许多宫眷、忠臣、良将、忠义之士面对刀兵都选择英勇反抗或从容赴死。《纤言》对此有少量记录,《海东逸史》则重点记录了这些人物的事迹。《海东逸史》除了前两卷《监国纪》之外,卷三至卷十八记录的几乎全是这些忠于明室、以身殉明的人物事迹,只有少量遗民得以活命,隐于民间、不事清廷。

    三部野史中几乎没有对普通百姓的记录。翻看几乎整本《海东逸史》中诸多官吏各种方式身死的结局,可以想象黎民百姓的遭遇只会比他们更凄惨。

    《三湘从事录》是蒙正发亲历事实的记录,书成两百余年后方才公开刊行,意在“正人心,息邪说”,“表彰节义”。

    这本书之所以能令王夫之等人“不忍复读”,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跟随蒙正发经历整个过程的第一人称视角,能够让这些读者仿佛亲临其境地体验一遍一腔忠勇、奋力抗争却不得不失败落幕的悲痛又无奈结局。

    从忠于明朝的遗民角度来讲,书中所记部分人确实算是节义,然而他们的失败则是组织混乱、各有所图、混乱厮杀、劫掠百姓等内部问题的必然结果,而不是蒙正发一厢情愿归于的外因“始终皆流贼之为害也”。

    蒙正发作为局中人,看待事实的角度是深受立场影响的。他们这些明朝遗民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深信不疑,甚至以才略出众的汉光武帝刘秀比拟昏庸无能的弘光,对弘光抱有不切实际的“中兴”幻想,自不愿承认内部存在的各种问题,便只把失败的愤慨指向他人。实际上,腐朽堕落、荒淫无道的南明宗室根本不可能负担得起这些明朝遗民的“中兴”美梦,他们的反抗活动不过是明朝气数已尽后试图还魂的无效挣扎,“究竟倒景余烬”。

    总之,《三湘从事录(外二种)》通过《纤言》《海东逸史》《三湘从事录》三部野史作品,提供了一套民间视角下的明朝落幕及试图还魂失败的整体历史图景,尤其《三湘从事录》是亲历者真实记录,这几本野史为了解明朝衰亡始末提供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2022.02.13雾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湘从事录(外二种)》:“究竟倒景余烬”,民间视角下的明朝落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if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