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名片

作者: 山千黛 | 来源:发表于2017-03-13 23:20 被阅读12次

    现如今人们出行,动车、高铁已经是优先选择,其便捷、舒适、高效的乘车体验,早已不是十几年前的绿皮火车可以比拟的。高铁,已经成为新时代国家发展水平和科技实力的象征,一张代表国家形象的名片。甚至“和谐号”已经成为孩子们的心头爱,手头必备的模型、玩具。我们不仅看到了、享受着铁路运营行业的飞速发展,内心也同孩子一样,提起高铁,难掩骄傲和喜悦之情。

    我国高速铁路能够取得如今的瞩目成就,背后是凝结了几代人、三十年的努力拼搏和汗水的。高铁见闻在《大国速度:中国高铁崛起之路》中,带领我们回溯了三十年的高铁发展历程,细数了高铁发展往事。

    图片来自网络

    看过书,我才知道,原来早在1978年,借着小平同志去日本访问乘坐了新干线的机缘,建造高铁的种子就已经在我国铁路人的心里扎了根。这是一个宏大的目标和愿景,从此,中国铁路人踏上了追求和创造之路。当然,这条路漫长而又艰辛。

    摆在面前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在哪儿建。第一条高铁线路建在哪里,这个问题几乎是我国三十年高铁发展史争议最小的问题。大家目标一致——京沪线。这也是现如今我国最为成功的一条南北向交通主动脉。“中国高铁的历史,约等于京沪高铁的历史。”实际上,京沪高铁前期准备工作的正式启动,已经是1990年了,又经历了十八年的漫长争论、反复研讨,才得以在2008年正式开工建设。其争论的焦点,就是下述第二个大问题。除京沪线外,经过高层反复研讨,高铁线路网络方面,又制定了“四横四纵”的建设目标。

    摆在面前的第二大问题,怎么建。我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曾经经历了重重困难,在世界上相对落后。况且,当时的条件下,高速铁路在全世界都是尖端技术和科研难题。科学家们提出了“磁悬浮”和“轮轨”的技术研究方案,当然也少不了“延缓建设”的反对意见。为了追求“速度”,我国铁路人在技术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尤其是“磁悬浮”技术的研究。“先锋号”和进入博物馆的“中华之星”动车组,都凝结了铁路人追求速度的心血。

    中国高铁的起飞,离不开铁道部高层对高铁中长期建设的长远战略考虑。当纯粹的自主研发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时,高层把眼光看向了国际,提出了高铁技术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战略,2004年提出的“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中国铁路装备技术引进的总原则,突破完全依靠自主研发的限制和瓶颈,彻底将我国高铁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我国铁路人“干实事,不争论,具有极强的行动力”,经过几个阶段的埋头苦干,高铁速度一提再提,2010年创造了运营高铁时速486.1公里的记录神话。当大多数人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时,甬温线事故突发,给所有人浇了一头冷水。一时之间,高铁势头从巅峰跌入低谷,为确保安全,高铁全线断然降速运行。事故固然令人痛心,但经过了此番冷却,也让高铁发展从炙热期恢复到冷静期。

    冷静期的高铁,经过深度的反思和慎重的决策,开启了稳健发展的新航程。2016年,新一代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完成运营考核;高铁中长期规划的铁路网络也制定出2016-2025年的“八纵八横”新规划;我国高铁也自信的迈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

    走过三十年的风雨路程,中国高铁日臻成熟。相信在未来,稳健发展的中国高铁,会成为更加闪亮的中国形象名片,向更高目标前行!

    2017.03.13雾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国名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xc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