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纳网兜,做了好几遍,都掌握不了要领。
我克服了对舒适区的依赖,去找视频看,但是没看懂。
我就有些生气,然后还在坚持,就想着“继续做,赶紧做好,心里就不生气了。”
【问题:我意识到自己生气,为什么不停下来先调整情绪呢?
1. 对情绪课程的理解不够。
我以为情绪管理在很激烈的情绪下进行,轻微可忍受的情绪不需要管理。
我认为情绪管理是边做事变进行的。
2. 对情绪的本质理解还没有改变,那就是“做不好事情带来情绪,所以我要赶紧把事情做完做好,就不会有痛苦的情绪了。”
所以,我会下意识忽略情绪,去完成事情。
但是如果始终无法完成,情绪会越来越激烈。
到最后,如果无法承受,会因为错误的情绪认知,而放弃做事情。
毕竟事件引发情绪,无事件无情绪。】
结果越做还是做不好,却越来越生气。
【生气背后的期望是什么?
我期望自己可以“看会”。
认知误区: 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是通过看来完成的,而不是练习,总结。】
我又去网上搜索了其他的回答,对于搜索到的信息,我都是浏览,一览到底,结果没有记住内容,更让我生气。
【问题: 习惯性的浏览搜索内容,说明什么?
浏览搜索内容,体现了心理对舒适区的依赖。
因为浏览比仔细阅读思考,省力多了。
到最后,浏览并没有让我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又会焦虑。】
后来实在太生气了,
我突然意识到,我应该停止做事,先去调整自己的情绪。
后来,老公回来啦,我已经情绪稳定了,就咨询他。
他做了,我还是没做到,我又试了试,确实做不到。
就向他请教。
最后掌握了方法,但是因为不知道原理,方法不熟练,还得做的不太好。
不过已经是一个近年来情绪稳定下,认真完成一件事的成功经历了。
【情绪分析】
我为什么生气?
我希望自己看懂如何收纳网兜,然后跟着做,最后收纳好。
但是,我一直没看懂如何做。
我的期望是什么?
期望自己看一遍就会做,快速掌握这个技能。
为什么有这样的期望?
期望背后未满足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根源: 不论是儿时的经历造成的“做事就要快速达到目的”的认知。
还是,受社会上的急功近利的思想的影响。
还是,大脑对舒适区的天然依赖感。
都造成了我严重缺乏安全感,我的心理对舒适区的依赖。
还有对别人认可的依赖。
我学习如何收纳网兜,这是从舒适区进入到一个学习区,(即由一个心想就事成区域,进入一个心想,不一定事成的区域。)
大脑过于依赖舒适区,走出舒适区,会有强烈的恐慌感。
就发出指令:“对不熟悉的事情或者多余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能少做就少做。
重要的是,虽然少做甚至不做,事情的最终结果也能达到自己的期望。
期望肯定是完美的,这样就可以获得别人的肯定。
最重要的是,通过少做甚至不做事情的行为,最后达到自己的期望。这个过程完成的时间还要短!
以此保证,整个过程,每次努力是轻松的、需要努力时间是短的、事情结果百分之百符合期望,快速的进入新的舒适区,重新获得安全感。”
轻松!快速!掌控!
比如,总想自己重复练习,抗拒再改变现有的环境,去找图片,找视频。
比如,总想自己看一遍视频,就搞明白操作方法。
【期望是否合理】
不合理。
事情的发展过程甚至结果,不是百分之百认为可控的。
跟自己的理解力,能力等都有关系。
我现有的能力,达不到我的期望。
【如何做才能满足自己缺乏的安全感和自我认可度,然后达成目的?】
觉察心理需求,顺应人性、温和驯化、另外一种理智来替代。
做事复盘,建立自信,补充安全感和自我认可度。
一,提高觉察力,改变习惯
在自己有微弱情绪的时候,就暂停做事,先处理情绪问题和背后原因。
二,接纳真实的自己,允许自己看不懂。
我只是暂时看不懂。(自我认可)
三,缺乏安全感,让我追求轻松的努力(距离舒适区近,减少恐慌感),
努力时间短(离开舒适区短,恐慌的时间短)
事情结果符合期望(建立新的舒适区,重新获得安全感)
顺应人性: 每次努力轻松,花费时间短,建立新的舒适区。
改变期望。
把期望分割成小期望,
让每个小期望都是只需轻松努力,就可以快速的完成。
比如,把掌握收纳网兜的方法分解成小的期望,
第一步,先学会拧成8字。
然后,这个目的达到了,就小结和正向反馈。
总结,是在告诉大脑新的舒适区完成了。
正向反馈是在提升自信和积极性。
然后,再完成新的小期望:如何压缩。
2. 创建熟悉感,建立舒适区。
在不熟悉的东西中,找到舒适区,以此为起点。
外扩舒适区。
既然自己的关注点,习惯性在“是否达成目的”上,那么我就应该把目的分割成很多小目的,,让关注点放在“是否达成小目的”上。
然后,做小结和正向反馈。
去建立新的舒适区,然后以新的舒适区为起点,向下一个准备建立的“新新舒适区”前进。
这样,每个舒适区距离新的舒适区,距离都很短,不会恐慌。
如果舒适区在起点,新的舒适区在终点,中间的距离太远,会形成巨大的恐慌。
所以,增加舒适区间数量,缩短舒适区距离。
这样一看,目标分解,目标推进这类工作方法,其实都是顺应人性,减少做事中的心理抗拒,提高了做事的效率。
而成功的经历,又滋养了自己的内心。
让安全感和自我认可度更高。
所以,我也需要双手抓,在做事中调整心态,找出更好的减少心理干扰的做事方法,提高做事成功率,然后再做总结、反馈,提升自己的安全感和认可度。
复盘,帮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可取之处,通过对不足的优化,帮助下次做事提高效率和正确率。
这样的结果又带来良好的心理体验。
表现=工作能力—心理干扰。
三,向有经验的人寻求帮助。
【问题】
小舒适区的区间大小是如何确立的?
多尝试。
【复盘】
这件事带给我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再做一遍,我该如何做?
【意义】
1. 帮助我发现自己的认知误区和下意识的行为习惯。
2. 帮助我发现自己对安全感的严重依赖还有自我认可的缺失。
3.帮助我发现当安全感缺失和自我不认可时候,自己大脑的自我保护运行原理。
4. 运用所学,帮助我 如何顺应人性,减少改变的抗拒感。
5. 让我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6.帮助我重新认识自己。
我以前讨厌自己,现在心疼自己。不是自己好吃懒做,而是内心的小孩生病了,没有强大的自愈力,它需要我的帮助。
再做一遍如何做?【】
1. 做事前,先明确自己的目的和目标
我想做什么,
收纳网兜,不占空。
目标是什么?
30分钟学会并且搞定。
2. 有了目标,大脑自然跳转到如何做。
(1)先尝试
(2)寻求外力: 视频、图片、现场教学。
2. 遇到困难点,有沮丧的情绪。
先解决情绪问题,再解决困难点。
根据情绪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比如长时间在这一个困难点上,心里越来越沮丧。
需求: 对舒适区的依赖,希望在学习区呆的时间短,并且很快建立新的舒适区。
把困难点再分层。
第一步,把视频搞懂,然后做结论,创建新的舒适区。
实在不行,就找真人教学。
3.允许自己做的不好或者放弃。
【反思】
我根据自己对舒适区的依赖,然后据此制定的顺应人性的计划。
跟大J小D的“自律”那篇文章很相似。
一,改变大脑路径,节省能量。
在大脑习惯性路径上设置一个障碍,改变原有路径。
顺应人性,温和驯化。
比如自己不想开始,就赞同它,然后告诉自己“先做五分钟,不喜欢就放弃”。
这个五分钟就是改变了路径。
二,游戏心态,及时反馈和表扬。
就是在开头和结果,2个舒适区之间,分解成很多新的舒适区。
这样让每个新的舒适区的实现,变得轻松、快速。
另外,反馈是告知大脑新的舒适区已经确立了。
之后的努力是从新的舒适区开始。
表扬,是提高了大脑的积极性。
也就是加速度或者内驱力。
三,集中火力,精简目标。
固定时间内,把有限的内驱力,放在一件事上。做一件事,即使情绪消耗了内区力,还有一部分可以帮助我们扩展自己的舒适区。
四,有情绪问题,先解决情绪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