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有没有坚持十年以上的习惯?有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技能特长?能不能说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3个特点?你在别人的眼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是我在读完日本作家古川武士的《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因为我做事情总是很难坚持下去,总是三分钟热度,如何才能不半途而废?正是带着这个疑问我读完了这本书。
关于习惯养成所需的时间有各种各样说法,有人说需要二十一天、有人说一个月或者三个月说、也有人说需要六个月。作者在书中做了较为客观的分类,认为养成习惯所需时间的长短依照习惯的种类而定。
行为习惯即每天规律的行为:例如,读书、写日记、整理、节约、记录家庭收支等。培养习惯的时间大约需要一个月。
身体习惯是与身体节奏相关的习惯:例如,减肥、运动、早起、戒烟、肌力训练等。培养习惯的时间大约需要三个月。
与思考能力相关的习惯:例如,逻辑性思考能力、创意能力、正面思考以及纾压思考等习惯。培养习惯的时间大约需要六个月。
作者指出,无论是工作还是私人生活,若想要获得“丰富的果实”,必须长期培育“习惯的种子”。
想要收获,必然需要付出,更要坚持付出,也要接受长时间的付出。因为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习惯是重复行动这样日积月累养成的。禾苗每天都在成长变高,只是你的肉眼看不出来,时间长了自然就有明显变化。
作者在书中详细介绍了避免养成习惯半途而废的有效对策:
一、婴儿学步,从最简单做起,形式大于内容,逐步养成好习惯;
二、简单记录,利用定量分析,客观地分析了解问题,坚持才是硬道理;
三、行为模式化,把要培养的习惯化为固定模式,包括时间、地点、做法等;
四、设定例外规则,降低自己的标准,避免自我否定的挫败感,让计划保持弹性;
五、合理利用十二种开关,减轻压力,获得动力;
六、及时培养下一个计划,添加新变化,保持新鲜感,增强活力。
从作者关于习惯养成的论述这让我联想到:在我国东部有一种竹子,据说四年仅生长三厘米,但是在第五年之后,就开始疯狂生长,因为在之前的四年里,竹子的根系在土壤里延伸扎根。一个人努力的过程,严格自律的过程,就像是竹子在扎根一样,或许一开始从表面看不出有什么区别,但是日积月累,就会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他叫做扎根。”或许只有深深地扎下根,才能离结果更近。
如果都没有的话,那么你又如何决定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呢,又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呢?所以积累,坚持,日拱一卒,好习惯才会越来越多,你离成功才会越来越近。最怕的就是心血来潮,一曝十寒,以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做着低勤奋的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