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整本完
理论很重要
“如何思考”在“思考什么”之前。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处于问题困境中的人才最清楚问题,以及问题所涉及的人与环境。我们了解自己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这也是对自己负责。
所以,了解理论后,自己作出大胆的决定,决定做什么,以什么方式做,自己思考会比专家直接告诉要考虑的多得多。否则,会疏忽对于自身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好的理论在作者看来是可以预测未来的。
发自内心地爱你的工作
乔布斯曾经说“唯一让人有工作满足感的方法就是从事你认为伟大的工作,而通向伟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爱上你所从事的工作,如果你还没找到这种工作,那就继续找,不要将就,要跟随自己的心,总有一天会找到的。”
找工作时,我们会面临两个标准:薪酬和想做与否。
很明显,物质奖励并不能让我们爱上工作,它并不是真正能够激励我们的因素。
那么,真正能够激励我们的是什么呢?赫茨伯格的动因理论认为是与代表薪水这一类有形因素相对的动力因素,比如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这些更多与自己的内心,工作的内在状况有关。这些东西能够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想去做,让我们变得有趣又专业,爱上我们的工作。
如果你还没找到自己爱的工作,试着问问自己跟以前问自己时不同类型的问题。比如这份工作对我有意义吗?讲给我带来发展机会吗?我还能继续学习新东西吗?有机会得到认可,获得成就吗?会被赋予更多责任吗?
过程要比得到薪水,升值这样的结果重要得多。
有俗语这样说,如果你爱你的工作,那你就不会觉得你的每一天是在工作。
工作战略
我们一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给自己做计划,短期的,比如每日的待办事项,长期的,比如《记事本圆梦计划》的作者就建议做15年,20年的梦想计划。我们做了计划,期望的是自己能够亦步亦趋地按照计划去实现目标,这样的战略选择就是周密战略。
但是我们也都明白,能够完全复制计划的实现目标的概率实在很小,因为这一路上总会有意外。意外通常意味着问题和机遇同时出现了。人们在遇到意外时,通常会经过无数次实验后,才决定追求偶然机遇。以这种方式形成的战略,我们称为“应急战略”。
明确以上两个概念之后,我们应该了解了,战略不是对联系不紧密的事情进行分析,而是一个情况多样、难以控制的连续过程。同时,我们要意识到,周密战略和新出现的偶然机遇会为争夺资源而战。
所以,不要期望在一开始就找到薪酬与喜好都满足的工作,我们会在工作经验中不断靠近自己的目标,更重要的是抓住工作路上的机遇。
现在,你改该怎么办
当你在看这篇文章时,你可能已经找到了你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也有可能还没有,那么面对这样两种处境,我们分别该怎么办呢。
如果你已经找到了你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那么你就比较适合做周密战略。目标清晰,能根据现有经历知道是否值得为之奋斗,把心思放在如何最好地实现你精心制定的目标上。
如果你还没找到这样的职业。那就要找出路了,这时候应该有应急战略。可以采取另外一种生活体验,随着每次经历中学到的东西作出相应的调整,再进入到下一轮体验中。不断经历这个过程,直到你的战略开始运转,随着职业经历的积累,你会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领域。
这里要强调的是,单纯思考没有行动是想不出答案的。关键是要走出去,并行动起来。直到明白自己的聪明才智、兴趣和重点放在哪里,找到真正适合的工作后,立即将应急战略转化成周密战略。
验证选择
我们作出选择时,并不能确定这个选择是否是最佳的,不好的选择会浪费我们的资源。那么如何验证呢?
重新排列规划新项目涉及的典型步骤,做出一番预测。不要假设这些预测是准确的。问自己“如果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证明哪些假设为真?”依照重要性和不确定性列出这些假设,最上面的是最重要但最难以确定的,最下面的是最不重要但大抵可以确定的,设法测试最重要的假设是否有效。这个过程中,问对了问题,很容易找到答案。
我们切换到一个具体场景中来,我们在犹豫是否要接受一项工作。
问问自己“要成功完成这项任务,先要验证哪些假设条件是真实的?”
把这些假设条件列出来,想想它们是否可控?
通常情况是,许多要验证真实性的最重要的假设条件都与其他人有关。
能帮你做这些关键事情的人是不是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帮你呢?
是不是需要假设这些人是无私的?
哪些假设条件需要被验证是真实的,你才会对作出的选择感到满意?
你做决策是根据外在的还是内在的动因?
你有什么证据来证明?
最后,想想,要怎样才能对这些假设是否有效进行不昂贵的、快速的测试,从而保证你前面走的是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
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复杂?因为我们的资源,包括时间和精力成本,很值钱。
资源有限,如何配置
看看下面这些情境,是否觉得熟悉?
对待孩子,在希望他有更多特长与快乐童年上矛盾纠结;
在公司里,销售要推销高利润产品挣钱,而公司长远利益可能取决于优质产品,这些产品不一定利润高;
在单位,公司目标很清晰,个人努力却没方向,从而把精力放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
……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因为错位激励,导致资源配置出现问题。
调查表明商业失败的根源,急功近利者居多。大多数人在短期选择与长期选择中选择了前者。长期目标要5-6年才能显现成果,而这时候公司通常都会有奖励机制,奖励机制需要尽快给出结果,它只能通过眼前成果作出奖励,这就导致工作者会为了眼前成果而努力,而这却会破坏长期成果。
我们的资源,包括时间,精力,才干和财富,是有限的,而要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却很多,他们都在争夺资源,我们要时刻配置调整用多少资源在哪件事上,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把资源放在那些取得立竿见影效果的事情上是很危险的。
资源配置就是战略的最后一部分,它由数百次日常决定中产生,每一个决定都表明了你真正在乎的是什么。那么,如何确保实施的战略是你真正想要的呢?回头看看,你的资源流向了哪里,通过复盘资源配置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
要乘凉,先种树
不管是事业,还是家庭朋友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都需要在平时多注入时间去培养,早看得到当下与未来。
《增长拐点的预警》一书中描述过三个投资困境,一是企业在当下有核心兴隆的产业时,对新项目不确定而延误投资;二是当核心产业发展成熟,停止增长时,才意识到早几年应该投资新项目来代替,眼下没有;三是产业越做越大,目标压力也越大,这时候会把所有时间精力放在方案上,而把做事的人给忽略了,这时候做事就会恣意冒进,从而失败。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多留点时间陪家人、朋友。需要在平时花时间去维护这样的关系才行,他们是我们的后盾,但并不是不需要陪伴与呵护,想想我们自己也有伤心难过的时候就会明白每个人都一样。
同样的,孩子出生头几个月的情况对其智力发展非常重要,孩子听人说话最重要的时候就是刚出生的第一年里。有研究表明,父母与婴儿之间有两种交谈方式。父母与婴儿面对面对话,把孩子也当成成人,有时完全用成人的复杂语言,这样的环境对孩子的认知发展有很大作用。记得《逻辑思维》主讲人就讲过这样一件事,他孩子出生后,他没有时间陪伴,但是会录自己的小视频,妈妈会放给孩子看。这就是在创造条件花时间陪伴孩子。
想要一片树荫乘凉,不能等到乘凉时再种树,而要早几年就开始。
这一点其实在“验证选择”里可以推理,如果你想老的时候有人陪伴,那么在前面几十年应该如何对待家人?
我们现在都强调女性要独立,经济和精神都要独立,不再一个人傻乎乎地付出,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不再付出了呢?很显然不是的。
牺牲和付出能使承诺关系更牢固。找到你想让她幸福的那个人,她的幸福值得你付出。因为彼此理解,做彼此要完成的工作而深深爱上对方,那么让关系变得牢不可破的途径就是为对方付出的程度。具体的做法呢,就是问自己:我的伴侣最需要我做的是什么?
熟知的假设预测——找到对方最需要的东西
换位思考,说得容易,但是真正实施起来,思维的具体步骤就不那么简单了。
比如说一个公司,他应该考虑的是客户需要什么,而不是能卖给客户什么;比如人际关系,他应该考虑的是对他人而言什么是重要的,而不是自己需要什么。
我们所熟知的公司,宜家家居。他做的很成功,以至于从没人模仿过。这是为什么呢?一般零售商都会按照客户群体或特殊产品的特征来组织销售,而宜家是按照阶段性需求来帮助客户完成一项任务。大家注意,关键词:一项任务。
回到我们自身来,我们之所以要购买产品和服务,是因为其实我们需要购买产品完成某项特定的任务。没有人因为属于某一人群而购买东西,而是生活中某些任务会定期出现,需要我们去完成,将产品和布局结合起来,可以一次性完成我们的任务。
简言之,我们要帮助顾客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呢?
甜品店里,店长想调查奶昔的销售情况并加以改进。于是这样对顾客进行问卷调查:能告诉我如何改进奶昔,你会多买一点吗?针对结果进行改进的后果是,奶昔越做越好,但销量和利润没有增长。
而我们如果真的是换位思考,可能应该这样考虑:生活中出现什么样的任务,会促使人们去消费奶昔?结果:大部分都是一个人早上打包奶昔带走,而中午下午来买奶昔的人则与早上出于不同的想法。于是,处理起来就是针对两种不同目的来改进服务。
每个成功的产品或服务,不论明确的还是暗含的,都是为了完成某项工作而设的。设法解决消费者面对的某个问题,帮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是一种购买行为背后的因果机制在起作用,因此要了解消费者购买行为背后的动机。
V8蔬菜汁,刚出品的时候,定位是与果汁,饮料一类的,但是蔬菜汁并不好喝,销量不高。高管后来发现喝蔬菜汁可以帮助顾客完成这样一项任务——向父母保证自己每天都有吸收到蔬菜营养。而这样的方式,轻松打败炒菜这样繁琐的方式。
大家再回想一下,学生们去学校,学校有没有照顾好学生这个群体呢?很显然并没有,如果不是义务教育,父母强制,相信很多人是不情愿去的。现状就是很多学生缺乏去学校的动力。而学校依然没有去想明白学校应该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应该帮助学生解决什么需要,老师只是单纯通过劝说孩子好好学习来让孩子们学习是行不通的。而孩子们的需要就两个,一是获得成功的感觉,二是每天都有朋友。把这层内容考虑在内,学校就应该改革课程标准,学校制度,从而进行有益的转变了。
我们很多人,几乎所有人,以后都会成为另一个人的配偶。那么作为配偶最重要的是,努力去理解配偶生活中需要什么,而不是去猜他也许想要什么,很多人做反了。给对方压力,反得不到理解。
我们可以发现,在各种活动中,角色中,我们都可以通过先了解对方的需要去解决问题。
外包,都是好事吗?
戴尔公司悲剧的根据是把自己的关键业务全都外包了。它应该做的是了解自己的能力,哪个自己应该保留,哪个不太重要。
资源,应用流程,组织行为优先顺序是决定一家企业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三大能力。组织行为优先顺序就是企业的行为价值取向,告诉企业如何做决策,为投资什么,不投资什么提供清晰的指导,公司做大以后,确保员工能够自己作出符合公司战略方向和商业模式的决定就显得更加重要,需要让全体员工了解公司的价值观排序,行为取向。
戴尔悲剧,其实是因为他把自己的未来外包出去了,外包可以迅速轻松获得利益,但也会失去能力。但现在的时代又要求我们不必面面俱到,如何把握这个度呢?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对供应商的能力有一个动态的认识,假设他们也将会改变,不止关注他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应该关注他们正在努力想要做的事情;二是找出未来取得成功所需的能力,把这些能力掌握在自己手里。
教育的得失
我们的家庭也可以按照这个逻辑来思考。父母要从资源、应用流程、价值取向三个能力的角度来看孩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资源是可以利用的东西,应用流程是做事的方式,价值取向是做事的动机。
现在,很多家庭因为各种原因把孩子送出去学习,学习运动,兴趣班,辅导班等等。父母看到了明显的变化,从孩子掌握的知识数量来看,但这只是资源,父母培养孩子能力的渴望打了折扣。父母应该问问自己,孩子本身从活动中领悟了吗?还是应付了事?孩子掌握方法,发展能力了吗?这些对于培养孩子“应用流程”能力非常重要。
现在跟以前相比,孩子从下地干活,到去学习兴趣班,孩子们在成长中担负重要责任的机会越来越少,为自己或他人解决复杂问题的机会也越来越少。而孩子们说出“我不害怕面对这个问题,我相信自己能解决它”这句话的自信,不是来自丰富的资源,而是来自完成某件困难且重要的事情。
青年一代的失业率也越来越高,跟孩子们没有掌握学以致用的能力有很大关系。父母应该做出一些改变了,在小的时候就让孩子独自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解决一些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操作能力和自信的问题,父母最好的礼物是没有为我做什么,这样我可以自己去解决。
孩子们在自己准备好学习时才能学到东西,而不是在我们准备好教导时,父母应该把握为孩子培养价值观的机会,不要再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外包出去,这也是是最重要的能力。
我们已经知道,实践经验很重要。
那么当我们有一个职业目标时,接下来就要问问自己,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学习和掌握什么,根据能给我们提供所需经验来一步步选择工作。
在实践生活中,我们要让孩子多经历自己的生活。教会孩子从成功失败中都能获得东西,孩子们可以在实践中锻炼领导力,组织能力和责任感。
我们现在的社会导致了现在这样对于经验课程的缺失。我们可以找老师帮忙。父母一定要明白,对父母来说,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要放弃,不要放弃帮助孩子们学习正确的经验,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面对挑战的能力对孩子很重要,它可以帮助孩子锻炼和培养成功所需要的技能,帮助孩子获得成功所需要的经验。
家庭文化
每一个走进婚姻的人都会对这句话深有体会,想象中的家庭与现实中的是完全不同的,而文化是帮助我们缩小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有力工具之一,我们需要理解它如何对家庭产生影响,并且做好塑造它的准备。
家庭文化是父母与孩子共同价值取向的保证,我们能做的只是希望我们对他的教育足以让他们独自作出正确的选择,同样的,企业领导也希望下属能在没有监督时作出正确抉择。
大家一般会把可以看到的构成其工作环境的元素理解为这家公司的文化,但很多只是文化的人工制品。真正的文化是人们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工作的方式,这种方式一直以来被大家所沿用并且一直行之有效,以至于人们根本不会想到要以另一种方式去做事,特定文化一经形成,人们就自动地去做要取得成功需要。
换句话说,文化是在共同工作过程中积累的,问题出现时,要做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本身,还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什么是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对公司价值取向的理解,并学会如何去实践这一价值取向。
人生应该是艰难的上坡路
通往地狱最安全的是那条最平坦的路——斜坡是平缓的,脚下的路是柔软的,这条路上没有柳暗花明的惊喜,没有里程碑,也没有方向标。——c.s.路易斯
我们讲过了文化,企业有文化,家庭也有文化,而文化的最终形成是由内部价值观与外部行动共同组合而成的。文化需要不断重复,需要付出努力去影响。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确定的事情。面对不确定性,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当你达到任何一个目标时,都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有时候会觉得情况特殊,情有可原,破例一次微不足道,但是这一次会慢慢地撕开一个口子,会形成不良习惯。
在企业中,老企业会因为顾虑重重,担心打破现有规模,一旦错误会失去现有一切而不敢进行新的项目。而新企业因为一无所有,它的完全成本就是边际成本,所以会一往无前,从而获取成功。
所以确定你要坚持的事,然后始终坚持它。面临选择时,想象你所做的每个决定都符合下定决心要永远坚持的原则,可以更容易阻止你作出最终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