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7再出考研神押题,考研作弊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利益链

2017再出考研神押题,考研作弊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利益链

作者: 汇建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7-12-27 18:44 被阅读15次

近日,考研作弊再次引发人们关注。在2012年至2017年的全国研究生考试中,均出现过有人向考场内考生通过无线电传递答案、考前直接提供答案等情况。

近年来,考研一直被泄题阴影笼罩,有关部门对泄题事件一向高度重视,比如针对2016年考研泄题,湖北警方经过历时4个月的侦办,出动了大约120名警力分赴河南郑州、鹤壁、洛阳、广州等地开展侦查,打掉犯罪团伙11个,挖出了此次考研试题的泄密源头,打掉了长期盘踞在湖北的助考犯罪团伙,处理了涉案作弊考生。为何泄题事件仍不时发生?

作为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无疑是规格极高,要求极严,保密性极强。但即便如此,仍然未能杜绝作弊现象。如此重要的考试竟然能够泄题,种种怪相乱象不禁令人咋舌。

疯狂的作弊链

不同于 “独狼式作弊”,近年来,考研作弊越来越有组织,逐渐产业化、规模化,甚至形成“作弊产业链”,提供所谓“一条龙服务”。社会需求催生出一个“考试经济”,许多培训机构以为考生提供辅导,猜题押题等来谋利,这些都是合法的,也都可以理解。但有的培训机构被利欲冲昏头脑,为一己之私而破坏考试公平。他们千方百计帮助考生作弊,窃题、替考、小抄、高科技等无所不用其极。

严重的后果

作弊既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81条对国家考试中的作弊问题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根治之法

要治理考研泄题问题,必须切断考研泄题利益链。要加大对泄题事件参与机构、参与人员的处罚力度,对机构要建立黑名单制度,禁止终身进入教育培训领域。对通过机构获得考研题目的学生,不仅应判零分,取消当年考研资格,而且,可以将禁止考研期限从最多3年,调整为10年以上。同时要推进研究生考试招生培养改革,扭转一考定终身。

还应当建立参与国考作弊机构的黑名单制度,在追究相关人员的刑责之后,取消培训机构的培训资质,并按照黑名单制度的要求,禁止该机构重要工作人员重新举办培训机构、申请培训资质。在当前的社会生态下,一个涉及泄题的培训机构,非但不会被考生唾弃,反而会被“追捧”,培训机构在出事之后,会以保过、押题等噱头招生,生意可能更火爆。这会催生泄题问题频发。为此,必须加大对机构的处罚力度,让其一次参与泄题等重大作弊丑闻,终身禁入教育培训领域。

由此不难看到一条清晰的泄题利益链:于培训机构和学生而言,参与泄题虽有风险,但收益巨大。切断利益链,一方面需要加大处罚力度,另一方面则需要研究生招生探索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研究生培养加强质量监控,严格过程评价和淘汰,减少一次考试成功的收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再出考研神押题,考研作弊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利益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xp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