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佛学:八识规矩颂,前五识颂。

佛学:八识规矩颂,前五识颂。

作者: 冷川日记 | 来源:发表于2017-10-23 16:27 被阅读14次

    《八识规矩颂》

    一、识是“心”,唯识学上面称识不称心,认为识跟心是一体俩面的,心、识、意,都被当做一体的。那么“心”是什么呢?精神作用的主体,心集起彩画为主之根本。通过五蕴解释的话,那么五蕴的五是:色、受、想、行、识,蕴是积聚的意思,聚集许多同一性质、系列的事物,或心理活动,把它们归类一类叫做蕴。而五蕴又叫名色,物质组合是色,精神组合是名,合起来叫做名色。识蕴是主观能认识的主体,色、受、想、行四蕴是客观所认识的物件。识就是心的别名,就是“我”精神活动的主体。识只是一种‘功能’,功用和能力,识就是一种能量。

    规(圆)矩(方)引申出来的意思就是有规范、法则的意义,所以八识就是八识行相,各具境、量、性、界的不同,但是有规矩的认识,不能杂乱。

    八识,既:眼、耳、鼻、舌、身、意、末那(有情‘自我意识’的中心)、阿赖耶(含藏‘万法种子’生起宇宙万法的本源),八个识。

    颂是文字体栽,含有赞美的意思,颂的形式似诗而不用韵,目的在便于记忆。

    前五识是转识成智。境有:性境、带质境、独影境。直觉不用思考就是性境,你看到你父母,一看就知道,这是性境,第一感觉不起分别的。带质境是从客观中掺杂的主观,有经验和习性,属于大脑显形的固定模式,有主观的情绪,不是理智的、冷静的判断客观;在现在的商业广告,有很多利用这一点,利用人的妄念烦恼造成的认识。独影境是没有客观的事物参加,一个人在想,包括梦,像现在的构想的小说、科幻、玄幻等故事,这些也不能说是错误的,有的错误,有的不错误,这都是自字的心理活动。

    什么是三量呢?现量、比量、非量。现量是现前当下的真实事物(性镜),有时也可以是现量的带质境,把过去的影响保留产生的心理、观念等。比量不是直接的事物,是借已知的信息推断形成,思维活动的比较、参考、推断就是这里,不过大多数比量都是错的,这里有助于思维提升,但是可靠性不足。非量是病人因病看到的眼前花影,睡觉因梦看到的镜像等,修持的时候,你看到观音菩萨什么的,觉得自己有神通什么,这里作怪,所以神通跟神经差不多。

    原文:

    前五识颂

    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瞋痴。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七八好相邻,合三离二观尘世,愚者难分识与根。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

    二、前五识所缘的是三境中的性境,能缘的是三量中的现量,它的业性通于善、恶、无记三性。眼、耳、身这三种识二禅还有作用,三禅以上就停止了,前五识(意、触、受、想、思),别境(欲、胜解、念、定、慧),善十一(信、精进、惭、愧、无贪、无瞋、无痴、轻安、不入逸、行舍、不害);中随烦恼二(无惭、无愧)大随烦恼八(不信、懈怠、放逸、掉举、昏沉、失念、散乱、不正知),根本烦恼(贪、瞋、痴)。

    肉眼所能见到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感觉器官,是扶根尘,这些扶根尘内部还有神经系统、眼神经、耳神经等等,是由四大所造,属于色法范围,这些神经相状,本体清净,所以叫净色根,亦名胜义根。眼识九缘(明、空、根、境、作意、分别依、染净依、根本依、种子)耳识八缘(耳识除明以外,只要其他八个缘)鼻舌身七缘(这三种识除了空、明以外,只要七缘就可以),前五识所需要的缘大同小异,因此好相邻近也。鼻、舌、身与香、味、触等外尘,要相合的时候,才有感受,眼、耳一定要有距离,才能够看到东西,听到声音,观察出有这样的不同。一般普通人,对于识与根,是很难分别清楚的。

    破除幻化虚妄的相执当实有,透视一切物理的质碍,明白究竟这是转识成智的功用,是超凡入圣的基础;是得根本智之后变起真如之相而观,前五识在果位上只是称后得智。前五识在证佛果时,转为智依色根起的虽属于现量,但是不究竟,只能观察诸法事相,不能观察诸法真理;必须在证到根本智以后始转,不然后得智不直证真如本性。第八识转为大圆境智,所持五根,转为无漏色法,成为无漏五智。三类者(饿鬼、畜生、地狱),十地以上菩萨及佛,才有资格三类分身,他们是永远息灭苦轮(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学:八识规矩颂,前五识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ya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