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带女儿去儿童乐园玩儿沙,到了离开的时间之前,我提前上了倒计时闹钟,手机响了就凑到女儿耳朵边提醒她该离开了。孩子很乖,说“好的,马上”然后赶紧倒完手里的沙。旁边一位同龄孩子也是(两岁半)的妈妈忙惊喜地询问我倒计时的用法,说这个方法好这个有用要学习。于是我们俩趁着孩子自己穿鞋的时间聊了一会儿。
原来他们是从外地来成都的,今天是第一天到,准备下半年在这边上幼儿园。妈妈担心她说惯了普通话听不懂四川话,所以刚才一直鼓励孩子过来和我女儿一起玩儿。但孩子不肯,就是喜欢自己独处,随便爸爸妈妈怎么说也不吭声说话。然后妈妈告诉我说孩子脾气怪得很,以前经常扯头发,所以一刀剪掉了她的头发,难怪见到孩子的头发有些不齐。妈妈还告诉我说他们都有些惯坏孩子了,很尊重孩子,都由着她想干什么干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我听到这里的时候打断了这位妈妈,我将自己看到的反馈给了她。我告诉她:“但是你们以为的尊重是有偏差的。比如刚才孩子在旁边玩儿,但爸爸妈妈一直在说她,让她往有其他小朋友的地方去玩儿。孩子不吭声其实就是一种抵触了。然后爸爸又说“不要单手拿,你双手拿嘛”,妈妈也说“不要把沙撒到别人身上了,往地上撒啊”……整个过程其实爸爸妈妈一直在干涉她”。这位妈妈好像恍然大悟,瞬间反应过来,说好像是哦,书上都说要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我们也一直觉得是在尊重孩子。但我们所做的好像也不那么尊重孩子。
回来后我也在反思,我们知道的道理太多但确实很少人能将知识体系化,并且“知行合一”。两岁多的孩子,他们的世界没有什么大事,每天都是自由快乐地玩耍的时光。我们以为不去幼儿园就是自由,想去哪玩就去哪玩是自由,想吃就吃是自由,想哭就哭是自由。但我们忽略了他们的“意志”。他们每天的自由意志来自于他们想单手拿玩具就单手、想用手抓饭菜就用手、想用筷子戳酸奶就用筷子、想把水彩笔画在手上就画在手上……而事实是,孩子们随时在被打断,不许单手拿、不许用手吃、不许乱画、不准用筷子戳要用吸管……其实这些“不许”真的是孩子成长规范的标准吗?每个孩子一定要做到这些才叫“乖”吗?
有句话说得非常对,孩子只有体验过“自由”和“尊重”,他们才会懂得合作与尊重别人。如果他们从小没有得到真正的“自我意志”发挥,那些不断否定他们、不断打断他们的言行,只会随时去滋养“叛逆”直到被滋养强大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这样的孩子不是沉默不语就是脾气暴躁,不是羞怯就是天不怕地不怕。
随着自己泡在亲子教练群里不断地学习和观察,看到了过去很多没有的看到的视角。也开始能去观察自己孩子成长中发生的细节事情,现在开始尝试把自己观察到的也慢慢和家里人沟通、分享,去和家人一起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由的成长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