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至酒店,第二个午休后的床上,我用手机码字,记录这段安静的时光。
太阳本来是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而只是人所处的位置不同而不一样起来。
现在是下午2点20,我这个西晒房间,床体正对着房间窗户,也就是西面,阳光已经洒不到床上,有点小悲催。
这可能是角度问题,也和楼层高低有关,更和楼外还有楼一再抵挡阳光的摄入有关。
有点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的赶脚,只能看见灰色的天空部分,其他房屋的楼顶一偶,真有点片面的由来在里面。
人有局限性,并不一定都是自己的原因,也和环境有很必然的联系。
手机是这个时代最便利的社交软件,有抖音,微信,微博等等社交软件。常常有人发叹:离了谁都可以,但不能没有手机。这话在这个时代是句真理,人没办法也不能没有手机。
有手机,无论朋友在哪里,只要想见,基本都可以满足屏幕上那个真实的彼此。
手机已经成为社交媒介中最重要的一股力量。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手机,没有发达的网络,隔离的日子将如何度过。
手机里最基础的社交礼仪有点赞,留言,工作发布,销售各类物资等等,这些都可以在手机里简单操作完成。
手机更是是一个大市场,即便是我被隔离在房间里,也能通过手机了解全世界的部分信息,了解别人的动态。社交媒体的发达,也造就了一批像我这样一刻也离不开手机的人。
有时我很憎恨手机,有时我又很爱手机。
憎恨是因为,手机又白白消耗我大量时间,有大量没有意义的信息,充斥在我的屏幕里。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这个时代的发声者,但我只想关掉手机。
爱手机的时候也是有的,突然读到一篇价值连城的文章,或者和同道聊天胜欢的时候,这时候手机太重要。
不管他在世界任何一角落,不管是多晚,都有陪伴,还是高质量的。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在手机里不是没有,是有,是很爱手机之时。
在隔离的日子里不能没有手机,因为我们要用它工作,要给家人朋友报平安,要看社交媒体。所以我不排斥手机,但我也不溺爱手机,我保持一种形式上的中立。
昨晚一发朋友圈,朋友圈里有认识的,不认识的,有一面之缘的,还是忘记的,一时间关心的人太多,对我而言也是一件特别麻烦的事情,不能一一回复,太累,没有意义。
再一想,社交的本质就是打破安静,而进入世俗的一面。从这个角度,在世俗里,没有人能保持安静,因为我们还要生活,还要谋生,还要发朋友圈或者抖音,我们需要关注,需要链接。
但我讨厌那些带有绑架性语言得某一类人,这类人好奇,而且偏执,说直白一点就是自恋。
想想这些年朋友圈人数的猛增,数量并不代表质量。人生其实是在做减法,很多人都这么讲。我也需要做些减法,毕竟精力有限,时间有限。
安静很难。
但人每天的时间分块处理。哪部分时间处理工作,哪部分时间聊天,哪部分时间选择安静。
安静就变得简单起来。
这不,我又度过了隔离当下,安静的一个小时,起身运动,喝茶,听音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