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苏菲派诗人鲁米写道:“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
反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把世界分成好的和坏的,那是对彼此的暴力。
《道德经》有这样一句话:“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我以前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崇尚美好的东西就不美好了呢?
现在我的理解是:如果人为地去定义美好,就开始变得不美好了。
比如说,认定了早起是美好的,不能早起是就是懒,那么早起这件事,就开始变成强迫和折磨。
认定了外向是好的,内向是不好的,那么外向这件事,就开始变得虚伪。
认定了结婚是好的,不结婚是不好的,那么婚姻这件事,就开始变成牢笼。
对自己也是一样的,以前我认定:合群是好的,不合群是不好的,我所有合群的尝试都让我无比痛苦;有很多朋友是好的,独处是不好的,交朋友的过程反而特别消耗我。
当我觉得合群不合群、社交还是独处,都不再是标准,而是我可以根据当下的需求,自由地选择,我就放松下来了。
那么,难道没有是非善恶之分吗?
我的理解是:大自然并没有这样的标准,但是,人要维持社会秩序,会制定出适用于特定范围和组织的标准,但是,它们仅仅是为了秩序服务的,并不是天理。
比如,在我自己的社群里,我要求大家说话友善,多讲自己的感受、不要去评判别人和争论是非,这是为了社群能良性运营下去而制定的标准;对于说话不友善的人,我知道他们只是有一些模式化的沟通方式,那么就礼貌地说再见,“维持社群秩序”的目的达到了,就可以了,不能去评判,说话不友善的人,就是“坏的,不好的。”
02 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的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反思:比较是一个极大的暴力,如果想要激发一个人内心的恶,就不停地拿他去和别人作比较;如果想让自己每天都如生活在地狱里,就不停地拿自己与他人比较。
我以前一直有个疑惑,如果不和人比较,自己怎么进步呢?
现在明白了,每个灵魂都有实现自我的内在动力,与他人无关。就像种子要生根发芽、努力向上生长,这是基因决定的,并不是看到别的植物也在长,然后说:“我要超过它们!”
并且,比较会带来伤害,反而会扼杀生长的动力。
对比和反思是良性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思自省,这是建立在“我本来就很好”的基础上。如果是“我不好,我要变好”,这样就是对自己的暴力。
03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 、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
反思:我100%地为自己负责,不是80%,也不是99.99%,而是100%。
也就是说,即使看上去我是被环境、他人、命运所迫,我也依然是有选择的。
我可以选择妥协,但是我也要意识到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而不是被迫的。
我曾经觉得我没有选择的事情:家庭、基因、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
但是,如果我仅仅只是说:“我是有选择的。”那么我对这些事情的反应,就会开始发生变化,我开始摆脱它们对我看似决定性的影响。
我相信语言是有力量的,甚至是有魔力的,不管你相不相信,只要说出这句话,你就开始拿回主动权了。
我以前觉得,自我负责是一件很沉重的事情;现在觉得,自我负责是世界上最轻松的事情,因为你不会再感到忐忑和无奈,你总可以找到一丝小小的缝隙,去行使自己的主动权。
04 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
反思:如果一架飞机没有飞行员和导航系统,它就是一个危险的存在。
人的意识有很强的能量,而且它总是在寻找流动的管道。
如果不主动去引导,它会四散奔流,并且可能变成破坏性的力量。
我观察到,人总是会找一些东西来依附和寄托,如果不能自主选择,那么生命里的空洞,就会被有害的东西填补。
许多模式化的习惯、成瘾行为、痛苦,由此产生。
从这个意义上说,自主和幸福的生活,是一种责任,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净化这个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