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写作,很多人望而生畏,感到很难下手。
但在学习当中又离不开写作。写作贯穿着孩子们整个学生时代,从小学到高考,甚至到大学,都离不开写作。
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重点,也是令家长和孩子最头疼的学科。
它不仅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而且还要勤于动笔。从不会到会,从生到熟,从而达到“熟能生巧”。
暑假正是让孩子练习写作的好时候。怎样开始让孩子练习写作呢?下面介绍一些写作的基本知识和规律,以便家长辅导孩子。
在练习写作前,首先需要了解写作的表达方法。概括起来有以下五种:
一、叙述法。
是指作者在文章中对人物、事件、背景、环境所作的交待、介绍和说明。这是写作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二、描写法。
是指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作具体而生动的描摹与刻画,使读者对描写的对象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三、抒情法。
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法。
四、议论法。
就是有条理、有次序的说理。是人们用来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一种方法。
一般有正确鲜明的论点、确凿充分的论据、严密有力的论证这三要素。
五、说明法。
就是对事物或事理作简明扼要的解说和阐述,把事物的形态、性质、构造、功用、关系等情况介绍清楚。
把事理的概念、特征、来源、种类、变化等内容讲述明白。
当我们明白写作的五种表达方法后,孩子在写作的时候,家长就会有针对性地让孩子去练习某一个表达方法。
并且给孩子讲清楚,写作所具备的要素,让孩子写的过程当中,把这些要素考虑在内。
除了了解表达方法外,就是“写什么”是孩子和家长最头疼的事情。
在孩子最初写作阶段,不妨让孩子写些感触最深,最不能忘怀的事。
如写日记、写感想、写建议、写对事件的看法等等。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或者比较抵触写作的孩子,可以用口述日记的方法来帮助孩子积累素材。
然后,再逐步进入写作、加工润色、修改这个环节。
对于高年级的孩子。一般可以引导孩子先确定主题,进行构思,打好腹稿,然后再动笔手写。
文章写好后,让孩子自己多读几遍,把那些可有可无和重复累赘的词语删去,这样文章就算写成了。
写作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过程,忌骄忌躁。需要孩子沉淀下来,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帮助孩子提高逻辑性、条理性,以及思考能力。
总之,要想写好一篇文章,除了坚持写作外,还要经常大量阅读有关的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这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