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结束快一周了,这篇文章本应该早已完成,但因婚礼的后续事情而直到今天才与大家见面。
我是一个比较自卑而孤立的人,从小到大能和我玩在一起的人不多。从而对朋友的定义很是模糊,到底怎么样才能算是朋友?怎么样的感情才能冠上“友情”的称号。
我查阅了各种资料,查看了百度百科对于“朋友”的定义,它是这样定义朋友的:指“在任意条件下,双方的认知在一定层面上关联在一起,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双方心理认知、可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与帮助。”。同时我还拜读了余秋雨先生的文章《有关友情》,根据我自己的经历,直到今天对“朋友”这个词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
我比较赞同百度的解释,虽然很笼统到也贴近现实,而余秋雨先生认为:“友情是无所求的,友情因为无所求而深刻,不管彼此是平衡还是不平衡”。说实话,我的认知远远达不到余老先生的境界,对他的这个观点不敢妄加评论。但我认为朋友就应该是有共同的心灵沟通,有现实生活中彼此的扶持以及有无数次争吵后依然能相视一笑的度量。
接下来借由我的婚礼来说说他们
先来说说M.C,她为了能参加我的婚礼,请假、倒班,在来的前一晚通宵夜班,挤出来3天时间从福建飞越两千多公里,穿越大半个中国来到婚礼现场,这份感情弥足珍贵。
依稀记得4年前第一次相见,第一印象就是南方女孩的小巧和带有南方口音的普通话。也许是缘分,也许是性格使然,我们在一个宿舍并共同相伴3年。一起规培,一起转同一个科室,一起做实验,一起吃饭,一起看书,一起看电影,一起想尽各种办法去旅行。走过了历史古城西安,走过了丝绸之路嘉峪关、敦煌,走过了美食名城成都,走过了拥有“中华水塔”之称的青海,也一起走过了人妖之乡的泰国。这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脚印,每一个经历都是一份感情的叠加。
这次婚礼上是我们毕业后的第一次相见,依然还是那样的亲切。在没有见面的时候总想着见了以后要好好聊一聊,可当见面以后一切的言语显得苍白无力,只想静静的体验这份来之不易的相见。那两天,我总是恍惚,感觉我们还是天天在一起未曾分开。
当婚礼结束,她要离开时,总想要把所有能带走的特产都带给她,总想要带她在尝一尝西北正宗的黄焖羊肉,目送着她坐上车离开,我才感觉到我们是真的分开了,她真的走了。然后才发现眼泪已经在眼角打转,我仰起头看向天空,阳光依旧明媚,而我们竟连一个认真的告别都没有。
这让我突然想起余老先生的一段话:“两只蚂蚁相遇,只是彼此碰了一下触须就像相反的方向爬去。爬了很久之后突然都感觉到很遗憾,再这样广大的时空中,体型如此微小的同类不期而遇,可是我们竟然没有彼此拥抱一下。”
是的,我不应该有这样的遗憾,因为遗憾就是期待。
接下来,谈谈M.F,因我的婚礼在星期一,M.F因工作无法在当天参加婚礼,因此选择在星期天来陪我过最后一个单身日。
我们认识四年,而其中3年的时间都生活在一个小卧室,知道她的很多小秘密,Y宝宝你未来的男朋友看到文章以后不要打我。长得高大,但是拥有一颗少女心,床铺从里到外基本都是粉色的,而我的床铺与她相对,从里到外是淡蓝色的。因此,我还调侃说我们是蓝粉配。特别爱屯化妆品,尤其是口红,有一大盒子的口红收藏,各种色号基本齐全。喜欢晚睡、喜欢一个人碎碎念。在一起三年中,晚上我们的门窗安全基本都是她负责,因为我们其他人思想中没有“安全”的意识。
一天的相处很短暂,又到离别的时刻,我特别不喜欢目送我重要的人离开,这种感觉很难过,在一起三年第一次深深的拥抱以作告别。
感谢我亲爱的M.W大姐,那个爱看小说的你,那个暖心的你,为了我的婚礼,携带全家来祝福我。
感谢M.Z,那个出口成诗的你。我们因为实验相识,相识时间不长,但感觉像是已经认识好久的朋友,为了我的婚礼你提前结束了你的渭河寻源之旅。
还有在外地,因为工作实在没法来的你们,感谢你们的祝福,有你们我感觉我很幸福,感觉自己不是孤身一人。
写到这里我不想在写下去了,因为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重新又体验了一次离别的痛苦,眼泪已潸然落下。
不再说那么多煽情的话语,感谢友情,感谢陪伴,感谢在最美好的年华遇见美好的你们,时光不老友谊不散——致我亲爱的朋友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