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指点,在自我表达和用户需求之间找到交集,停止全然性自嗨,为他人创造价值感,你的文章就有爆文潜质。
能够总结出这句话,想来是付出了不少的心力,而是否能够接受这句话,并加以消化实践,也是需要付出很大心力的。
当对方提出了这个观点,你要能够辨识自己原有的写作方式是不是自嗨的,你需要决定要不要选择改变原有的方式,去接受找交集写作的方式,接受了,你还要去明确你的自我表达是什么,用户需求是什么,你们之间的交集在哪里,怎么在这个交集里写作……这里每个步骤都很劳心劳力,至少对于没有找交集写作习惯的我来说是很耗心神的一件事儿。
原本你写的时候,文思泉涌尽情奔腾,都是朝原有的路径一泻千里的,然后现在你跟自己说打住,我们换个方向,去和其他和河流寻个交汇点,这压力感也像是爬山的时候,原本往下坡走得欢快,然后有人告诉你,你得往上坡走才是,你走还是不走!改变原有的习惯是一件耗费心理的事儿,多少让你有些不适感。
这里的下坡没有不好的意思,一泻千里也是固有流向的欢腾。
想找个恰当的比喻,不过比得还不够精确哈,这里两个小例子只想说明改道改习惯的不易。
写作本身,即使是所谓的“自嗨”这定义也是值得商榷的,至少在我全然地写自己想写的东西的时候,我没有全然开心的感觉,触及到的有些感受本质上是很悲伤压抑等极其复杂的感情交织其中的。
表达自我本身并不“嗨”,这个过程更多是挖掘、堆肥的过程。
你需要挖掘内心深处的情感,需要去消化,去理解,探索真实的你的感受和所思所想,这中探索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
每当我想绕开自己内心真的想写的东西,然后凹造型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写出我心》这本书的作者所说的,我们写出哪怕很黑暗的东西,没有人看的垃圾,那对于我们而言也是堆肥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漫长的很多年。
我给自己堆肥的时间是多久呢?写出我心的过程大概起码要两年吧,我至少要用两年的时光,倾倒我二十六年来累计的垃圾,这个倒垃圾的速度能够实现的话,已经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了,更何况在我倾倒垃圾的时候,还不可避免的地又有垃圾堆积。
这就好像数学中的牛吃草问题。原有的草是二十六年来累计的垃圾,草地上的牛就是你能够消除垃圾的笔,吃的草量就是写作清除垃圾的量,然后新生的草量是你再堆积垃圾的过程.只有当你吃草的速度大于草的新生量,草才可能被吃完.
这个草,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常常春风吹又生,所以你要保持漂亮的光秃秃的干净土地,就必须清理地足够快,这个堆肥掘金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多些对本质的探索,扎根扎得越深,走得愈稳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