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心灵成长到心智成熟,历经转变,做更好的自己

从心灵成长到心智成熟,历经转变,做更好的自己

作者: 不惑青莲 | 来源:发表于2019-12-19 11:42 被阅读0次
走向心智成熟的道路

当今社会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大学,将来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可是很多孩子从小娇生惯养,抗压能力差,一旦遇到挫折就会束手无策、精神不振,如不及时疏导,有的孩子还会产生心理疾病。这都源于父母对孩子心智成熟关注不够,造成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成熟没有同步。

《少有人走的路》告诉我们,一个人想有成就,心灵成长很重要。想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要拥有成熟的心智,才能忍受生活的坚辛和磨难,才能够在问题面前处变不惊、泰然自若,达到人生目标。

美国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先生根据他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在《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里深刻剖析了心灵成长到心智成熟的心理过程,他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的表达了不同状态下心理活动的表象和特征,通过一个个实际案例把我们带入情境,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引领我们走出迷茫,走向心灵成长的道路。

这本书自出版以来,畅销全世界,仅在北美,销售量就超过700万册,被翻译成23种以上的语言,一直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上,是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迹。

接下来,在斯科特·派克先生的引领下,让我们一起走进通往心灵成长的秘境,探寻拥有成熟心智的法则。

一、  自律带你走向心灵成长


自律带给你心灵成长

不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贵,不论你是才华横溢还是碌碌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问题。老天仿佛在考验我们,总会给我们留下一些遗憾,这些遗憾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痛苦。为什么生活不能让我们一如既往的享受幸福和快乐,而给我们带来问题和痛苦呢?

上帝告诉我们人间的苦难源于人的罪和上帝的惩罚,这种种苦即是人生问题的来源,像一条无形的锁链,缠绕着身心令人烦恼。

生活的问题就是苦,而解决问题更是一种痛苦的过程,我们不断经受着打击和考验,沮丧、失败、烦恼等种种情绪充满着我们,让生活遍布矛盾和冲突。

在我们面对人生痛苦时,内心是煎熬的,这个时候如果你没有定力,很容易做出一些让人后悔的错事。所以我们越是痛苦时,越要保持冷静,越要能够忍受痛苦。

而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自律。书中指出,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运用这些原则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敢于面对问题。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自律的四个原则如何引领我们心灵成长。

1、推迟满足感,让得到的欲望延迟

通常周末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休息,所以去银行办事的人很多,你会发现一个现象,如果排队的人多,每个人都会拿着排号等着,有的人等的时间长了,就表现的非常不耐烦,有的人等太长时间受不了就离开了,所以电子屏幕叫号的时候会有很多空号出现。

因为等的时间长了,一部分人宁可选择去银行白跑一趟,也要离开。等待或许让人不耐烦,但是却能推迟我们马上获得的满足感,换来的是学会承受和忍耐。

如果一味的追求想得到的欲望必须马上满足,而不愿意等待和坚持,那么就会变得急功近利、目光短浅,不能放眼未来。

推迟满足感是让我们学会先面对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快乐,就是先吃苦后享福。不为贪图一时的安逸和满足而放弃自我成长的机会。

推迟满足感让想得到的欲望延迟到来,不仅锻炼承受力、忍耐力,还能够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把马上得到的欲望转变成宽容和理解,自己也会变得更好。

2、承担责任给你带来成长

心智成熟的人有责任和担当,他们热爱生活,做事一丝不苟。不论在工作或生活中,都敢于承担责任和勇于担当,当发现问题的时候,不给自己找理由、找借口。

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人都推卸责任,那么一大堆问题越压越多,都不能够及时解决,会给工作和生活设置很多障碍,自己也不能够得到锻炼和成长。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他的就职演说中讲到:“这个时代不是要逃避责任,而要拥抱责任。”

而逃避责任是心灵成长的绊脚石,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心灵才能成长,心智才会成熟。

3、用事实绘制的人生地图更可靠

 

实事求是就是忠于事实,是我们为人的准则,从实际出发,作为我们行为的向导。

我们工作和生活离不开实事求是,事实与虚假是对立的,如果我们不基于事实为依据,生活就会被虚假的现象所迷惑,让我们人生找不到正确的方向。

就像我们开车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不熟悉路,需要地图导航,如果导航地图与实际路况不符合,那么我们一定会走错路,只有基于事实路况画出来的导航图,才能让我们到达终点。

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副基于事实不断完善的地图,只有对生活周遭的人和事看得越清楚,我们的人生地图就会画的越准确,当事物发生改变时,我们要更新我们的地图,不让自己走错路。

忠于事实就是人生的灯塔,用事实绘制的人生地图引导我们不会迷航,一直向前。

4、知止有度保持平衡

 

平衡是自然界的法则,大自然有白天就有黑天,有太阳就有月亮,有夏天就有冬天。大自然靠着平衡的规律在运转。

万事万物都要讲究平衡,而打破平衡会带来灾难。1859年,一个叫托马斯·奥斯汀的英国人来澳洲定居,随身带来了24只野兔,放养在庄园里,供他打猎取乐。

野兔后来逃离庄园,奥斯汀不会想到,100年后野兔繁殖速度惊人,上亿子孙把数万公里的植物吃的精光,导致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而其他动物面临着饥饿和灭绝的危险。

专家计算,这些野兔每年至少造成1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澳大利亚人用各种方法防止野兔数量继续扩散。因此现在澳大利亚野兔数量仍然很多。

大自然不仅要平衡,生物繁衍也需要平衡,而生活更要讲究平衡,所以做什么事都要有度,一个人总生气就会得病,而一个人总不生气,别人都不会重视他。什么事情一旦过度了,都会物极必反。

要让心灵成长,就要在与人相处和与自然相处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学会放弃是保持平衡的最高法则。

放弃人生的某种东西是痛苦的,而失去平衡比放弃更痛苦。

对于过度肥胖的人来说,有一部分人是因为饮食无度造成了体重的增加,可是一旦开始肥胖要想把体重减下来,要付出很大的辛苦,这就是失去平衡付出的代价。

自律这四个原则告诉我们要有足够勇气、不断克服困难,学会忍耐与坚持,还要有责任与担当,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绘制人生地图,知止有度的保持生活或工作中平衡。

通过自律,学会忍受痛苦,获得成长。在面对问题时,才能坚强应对,在痛苦中获取智慧。

培养自律从小做起,父母要自律,给孩子做很好的榜样,了解孩子的需要,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

父母的爱会让孩子有安全感,在父母的关怀下,孩子更懂得珍视自己,懂得自尊自爱,有上进心。

父母的真心投入和榜样,让孩子从小学会在生活中自律,勇于承担责任。长大后才能拥有健康积极的心态和平衡自律的生活,在心灵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超越自己,成就自己。

二、突破自我界限,超越自我


突破自我界限,超越自己

古代人用长城做地理防御的边界,它是可以看得到的界限。可是人世间有很多界限是看不到的,比如存在心里的界限,人们对事物有一个好的或坏的评价,所以会产生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而心智不成熟的人不能突破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

有一次,我和朋友去一家餐馆吃饭,看到有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大约5岁的孩子坐在吧台边的位置,而我和朋友也恰巧坐在了他们的桌子旁边,不经意听到了母亲和孩子的对话。

“妈妈,我吃这么多蔬菜够了吗?”

“把碗里的都吃完吧,吃完这些就够了。”

一会,那边又传来声音:“妈妈,我吃饱了吗?”

“好的,可以了。”

这段对话让我感到不解和无奈, “是什么样的教育让一个活生生的孩子完全没有了自我,就像一个被妈妈养的宠物”。

孩子吃饱了自己都无法做出决定,而妈妈以爱的名义绑架了孩子,把孩子连自己感受的权利都剥夺了。这位母亲因为自我界限不清,没有得到成长,把错误方式延续到孩子身上。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

不论妈妈如何爱孩子,对孩子的爱也要有边界,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从小懂得自我界限是什么?哪些事是应该自己做,哪些事应该别人做。

自我界限是指在人际关系中,个体清楚地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力范围,既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

婴儿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感觉到自己和整个世界没有什么差别。随着婴儿慢慢成长自我意识的出现,感受到自己的意识与周围的世界不同,开始将自己与周围的世界做出区分。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身体的大小及局限,这样的认识就是“自我界限”。

从心理发展看,自我界限是逐渐形成的,胎儿在母亲体内时,他就是母亲的一部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与母亲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长大的过程也是与母亲心理上分离的过程,心理距离分开越大,说明孩子成长的越好,越成熟。

有的人把自我界限当成保护伞,永远活在自我界限当中,尤其那些孤僻和童年生活遭遇过不幸的人,孤独和寂寞才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他们活在自我界限中阻碍自己的成长。

还有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部分与母亲分开,另一部分还和母亲连在一起,这种自我界限不清楚的情况会投射到他的人际关系中。

自我界限不清楚的人,存在着成长与不成长的烦恼。而成长的力量很大,就像一粒种子从发芽到破土而出,是需要多么大的力量。那么一个二岁的男孩和一个二十岁的男子能做什么?就可以看出成长的力量。

自我界限不清还会获得假象温情,当我们摸一个边界清晰棱角分明的桌子的时候,就知道桌子是桌子,我是我。而当我们摸一个软萌的玩具公仔时没有界限感,就会产生一种融合在一起的温情。所以我们对一个人没有界限的时候,自然会感到他的温情。

自我界限不清的人会比较不自信,因为他不能肯定别人会对他好,所以他想控制他人,让自己感到有一些信心,这种控制感也是一种假象,是自欺欺人的表现。

自我界限不清最典型的现象是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以救世主或拯救者自居,过分热心,过度干涉、过度保护。

而想改变这两种现状需要自我成长,对于想要心智成熟的人来说,成长是以安全感为代价的,想要有安全感,只有自我成长才能实现。这种成长是在自己的能力之上的,是自己能够把握的住的,也是最值得依靠的。

成长的好的人,他也会感到温情,但是这个温情是真实的,没有虚情假意。因为他足够自信,所以他不会控制别人。

在形成自我界限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哪些看法、行为和情感与别人界限不清楚,然后在那些不清楚界限的地方设定自己的界限,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是也有成长带来的快乐。

自我界限清楚的人并不意味着他不需要别人,他在与别人接近的时候,不会近到没有自己,也不把别人当成自己的一部分。与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也不会太远,保持自己爱别人和被别人爱的权利。在他需要的时候,他可以在别人那里获得真实的安全感和温情。

当我们形成了自我界限,我们才有条件拓展自我界限。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面对困难,挑战自我的过程,我们都不想碌碌无为的过一生,从心灵成长到心智成熟的道路上,认清自我界限是实现自我成熟的开始,经过磨练和修行,我们才能认知自己,获得成长。

而爱能够引领我们,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我们爱某一件事物的时候,投入全部精力,奉献自己。我们的自我界限便开始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后,自我界限就会淡化,我们的心智也获得成熟。

爱的越深,自我与世界融为一体,自我界限延伸的越久,自我与世界的区别就越淡,最终实现自我界限的突破,超越自己,走向成熟。

三、爱能塑造一个崭新的自己,走向心智成熟

爱让你走向心智成熟

《爱的牺牲》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作品。讲述了乔和德丽雅是一对从事艺术的年轻夫妇,妻子德丽雅主动放弃了艺术,瞒着丈夫在一家洗衣房当女工,支持他能够在艺术上继续深造;而丈夫乔也为了妻子德丽雅能够继续教音乐,主动放弃了自己的艺术之路当修理工,以此来支撑家庭的经济支出。

他们彼此纯洁的心灵、真挚的情感和崇高的牺牲精神给予了爱情最美丽的诠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是需要有牺牲的,爱需要彼此之间的付出和奉献。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不懂什么是爱,把一些错误情感当成是爱。

1、  把坠入情网当成爱

坠入情网的人往往会说出:“我爱他”,而坠入情网的“爱”不会持续太久,因为这种情感里面有性的冲动,这种冲动想把自己与别人融在一起,从自我界限的理论来说,坠入情网是一种情感和心灵的一种退化。而真正的两性关系不是一种来自情感的冲动。

爱是要能经得起时间和考验的,两个人在一起组成家庭,为了实现彼此的理想还要面对家庭琐事、柴米油盐,这个时候两个人必须面对一切,共同克服困难,才能达到真正的相知相爱。

2、  把依赖当成爱

书中指出,没有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就认为人生不完整,以及无法正常生活,这就构成了心理上的依赖,过分依赖会导致病态人生。

玛丽生在一个富足的家庭,从小娇生惯养,没吃过苦。结婚后,家务活都是约翰做,洗衣、做饭、收拾卫生,大事小情都由约翰打理,约翰死后,玛丽整日以泪洗面,仿佛活不下去了。玛丽对约翰的过度依赖,导致约翰离开她后,玛丽无法正常生活下去。

依赖是一种寄生关系,寄主就是被依赖的人,他们之间的情感关系并不自由,因为需要依赖结合在一起,而真正的爱在心理上是自由独立的。

严重的依赖会将自己的价值观都寄托在与别人情感关系上,束缚双方及发展出不正常的情感关系,不仅依赖别人的人心智不能发展和成熟,也让被依赖人感觉到很累。

3、 自我牺牲不都是爱

杰克的父亲因酗酒、沉溺赌博而和母亲离异了,父母离异后,杰克母亲一个人抚养他,母亲一直没有再嫁,为了杰克也错过了几次升职的机会。母亲一门心思想把杰克培养成材,可是杰克却处处与母亲做对,家对杰克来说就是一个吃饭睡觉的地方。

母亲伤透了心,吓唬杰克要把他送给他父亲,杰克高兴的说:“太好了”。母亲没有办法找到心理医生,后来心理医生与杰克谈话才知道:“杰克的母亲每天都跟杰克抱怨他父亲不负责任”。杰克母亲所以抱怨他的父亲,是为了维系自我的美好形象。她经常说杰克父亲不好,给杰克造成了心里阴影。

虽然杰克母亲为了抚养杰克做出了很大的自我牺牲,可是她给予杰克的爱具有破坏性,导致杰克产生了心理障碍。

杰克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从具有破坏性滋养的爱中走出来,自尊自爱,拓展心理界限,不断的完善自己,只有真正的爱才能使人发生改变。

什么是爱?

书中告诉我们,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爱是长期付出、奉献的过程,爱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的心灵也得到成长。

付出爱与被爱的人都不是对方的附属品,付出真爱的人,会把爱的对方作为独立的人,尊重对方独立成长,在帮助对方成长时,自己的内心也得到滋养。

爱是一种意愿。将爱转化为实际行动,是自律的方法。而懂得爱的人,一定会自我约束,促进自己及他人心智共同成长。

 

对于生活中的情感关系,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也许你会认为对父母要给予孝顺,对妻子要给予优质的物质条件,对孩子要给予良好的教育。然而这一切的行动背后都来源对他们的爱。

爱让我们愿意约束自己的行为,成为生活的动力,促使与他人一起走向成熟。

 

我们首先要爱自己,才能更爱他人,连自己都不爱,照顾不好自己,又怎能更好的关爱他人。

爱的对象应该是人,只有人的心灵才有拓展、进步的能力,在付出爱过程中不仅是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婉转的批评、及时的鼓励和体贴的安慰等,允许对方拥有独立的人格、思想和价值观。

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爱你。即使面对不喜欢的人,也能做出爱的表达,自愿始终如一的付出行动,对自己的全身心奉献没有犹豫和后悔。

拓展自我界限和实现自我完善是爱的最终目的,拓展自我界限就像跑步一样,每多跑100米,内心就能够得到不断的成长,而爱给我们勇气和信心,敢于冲破内心恐惧,摆脱懒惰,让自己的爱的边界不断延伸,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

认识爱,让我们懂得了爱的意义。学会爱,让我们能够爱自己更爱他人。给予爱,让我们成长也帮助他人成长。

人生短短的几十年,我们要想活出彩,要想在这短暂的人生岁月中成为一个有成就、有能力、有智慧的人,我们就要实现从心灵成长到心智成熟的转变,不枉在人世间走一回。

认清人生面对的痛苦,用自律解决产生痛苦的问题,突破自我界限实现超越,在爱与被爱中获得成长,转变就在当下,做更好的自己。

文/不惑青莲

认识自己,超越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相关文章

  • 从心灵成长到心智成熟,历经转变,做更好的自己

    当今社会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大学,将来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可是很多孩子从小娇生...

  • 成长到成熟的转变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成长轨迹,所谓的艰难险阻或一帆风顺都只是过程中的一部分,最终我们都会收获自己的一份成熟。而这份成...

  • 2020-10-09

    学习的目的是帮助个人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新方式。学习的核心是“心灵的转变”,是每个人心智的根本转变,从将自己看成与世界...

  • 做心智成熟的自己

    总是要经历痛苦之后 我们才能学会用智慧面对这个世界 那种泪流满面、苦苦救赎自己的历程一再上演 我们才会逐渐变得坚强...

  • 2020-12-20本月复盘

    感谢时光——让我逐渐心智成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努力变得更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虽然距离目标中的优秀还差很多很多...

  • 1222读书清单《做内心强大的自己》

    01.从改善自己的心智开始 真正的强者,在于内心的强大,内心的强大,源于心智的成熟。 02.源于心灵的宁静与淡定 ...

  • 从成长到成熟

    作为一个CEO,你要经历的比一般人多非常多。一旦你决定创业,你会享受无数的光环、成功,以及财富。 但同...

  • 从成长到成熟

    成长是热爱生命者的一个核心特征,一切成长都基于自身,利用好拥有的资源,圈出成长领地,然后持续耕耘,坚持1000天,...

  • 四十不惑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心智也越来越成熟,可我快长到50岁了,却感觉自己依然没有成熟,年龄永远把成熟远远的甩到身后。 ...

  • 心灵‖心智成熟的路

    在《少有人走的路》书中说道: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 什么是心智的成熟?真是靠年龄来决定的吗?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心灵成长到心智成熟,历经转变,做更好的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fdm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