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还记得第一次想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时候吗?
我不记得什么时候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也许是大学时才有这样的意识,总归是在自己觉得困惑迷茫的时候,才会问这样的问题。因为到了大学才发现,我们不再有清晰的目标,似乎对于人生的意义也从未思考过,只觉得考上了大学人生就圆满了。而所有的问题都在进入大学后浮现,对有些人更晚一些,可能在工作以后,也可能在不得志时才去思考。
关于人生意义的探讨,似乎我们容易把它和人生的追求,目标混淆了,或许你的言行举止本事就已经体现了你所追求的人生意义。
引用
我们发现对人生的某种解读似乎影响着人的行为举止,每个人在言论之外的行动上,都在对“人生意义”进行不同的诠释,而且此意义与其观点、态度、举止、表达、癖好、志向、习惯以及性格特征的表现一致。
阿德勒认为我们的言行举止富含着我们对人生的意义的解读,正如他的另外一本书的书名《这样和世界相处》,你和世界相处方式就代表着你对人生意义的解读。所以当你看到某个人的行为举止是你所不理解时,要明白,那是他对人生意义的解读,而在人生意义的解读上没有谁是绝对正确的。因为,那些解读都来自于个人不同的经历。
2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解读都被世界所接纳。因为我们的生活受到三大制约:
引用
第一种制约:我们是人类体系中的一部分,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
第二种制约: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与周围其他人相互关联,任何人都是人类体系中的唯一成员。
第三种制约:人一生中谁都无法绕开爱请和婚姻这个问题,不管男女。
由此三种约束,引申出三个问题:
引用
第一,我们到底该怎样做才能让人类获得永生;
第二,我们应该怎样给自己定位,才能达到与人合作、共同发展的目的;
第三,如何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人类两种性别”和“人类的延续依赖于两性关系”这一生存需求。
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为三类:职业、交际和两性问题。
我们每天都在不同角度展现着我们对人生意义的解读。如果一个人工作表现优秀,喜欢结交朋友,对爱情和婚姻充满期待。他所展现的对人生意义的解读可能更积极的:“我的生活是有价值的,我可以为社会创造价值,我可以关心朋友,也会得到朋友的关心,我可以爱人,也值得被爱。” 依次可以类推其他不同的角度。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个体在人生意义三个方面的解读都很消极,就非常容易导致人生的失败,因为他们不会去寻求他人的帮助,对爱情婚姻绝望,更不会对做出社会贡献感兴趣。
所以,探寻人生意义的价值就体现了。如果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能够参考职业、交际和两性(情感)这三个方面,无论他现在是三岁,还是十三岁,作为父母,在培养以考上好大学为目标的同时,将这三个方面作为参考体系,养育出能力强并且人格健全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