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这本书结缘是在大学基础写作课上,陈老师课上说了一句:路遥说早晨从中午开始的。听着书名有些困惑,但又颇感有趣。于是,就从图书馆借了来,读过之后震撼了,脑子里想着:一个人怎么能对自己少年时期的“维特梦想”做到这样投入的地步,又怎么做到完全倾注与它,近乎与外界隔绝,最终实现了它。如果说《平凡的世界》给我们讲述了一幕幕扣人心弦的人生爱情故事,那么《早晨从中午开始的》则为故事拉开了帷幕,让我们去了解作者是怎样对待创作的。
很多时候,我看一本书很少去看它诞生之前作者创作它的过程,而这次出于偶然,在这本随笔中读到了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的大致过程,不能说句句心酸,只能说创作的过程是艰难的。在路遥的随笔《早晨是从中午开始的》中,主要讲述了《平凡的世界》的整个创作过程,历时6年,令人震撼。前期进入写作准备材料用了3年的时间,创作过程的艰辛,孤独非常人能想到。读过之后,你会感觉这部巨著耗尽了他生命的所有能量。
幸运儿只为有准备的人
写一篇文章容易,读一本书也不难。但创作一本书却不能一气呵成,随笔中路遥谈到,在《平凡的世界》动笔写作前,用了近三年的时间来准备写作材料。其间,阅读研究了无数长篇长卷古今中外小说,因为所写内容涉及1975年到1985年十年间中国广泛的社会生活。为了搞清作品所涉及的十年背景材料,他找来十年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合订成本,没明没黑的一页页翻看,手指头磨破了也没停止这件枯燥烦人的事情。事实也证明了准备的重要性,书中他谈到:“工作的列车启动后,第一个音符按的不错,一切都很艰难,但还可以继续进行,写作前充分的准备工作立刻起到了作用,没有它们,很难想象有具体的产品产生。”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世上哪有那么多不用太努力就能轻而易举成功的天才?如果什么都不准备,只想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那字典里的“奋斗”、“坚持”、“努力”等等这些字眼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这个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或许有时我们会安慰自己这些成功人士取得成功是机遇好。但是,要记住,机遇从来都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舍一朝风月,得万古长空
接连两届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小说和电影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要从眼前被鲜花、称赞、掌声营造的暖融融的氛围中清醒的退出来谈何容易。可对待生命的态度不同,对人生价值观也就产生了不同的人生高度。既然决定要写一步规模很大的书,就要放下此刻的温柔乡,再一次踏进冰天雪地去进行一次看不见前途的远征。人,要学会取舍,有舍才有得。不能因为已取得的成就就止步不前,所以在这本随笔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有时要对自己残酷一点,应该认识到,如果不能重新投入到严峻的牛马般的劳动,无论作为一个作家还是作为一个人,你真正的生命也就将终结。人,是有惰性的动物,要想完成一件事,有时就得逼自己一把。当然在这里,不提倡以生命为代价为付出。
人有一恒无事不成
随笔中写到,创作《平凡的世界》作品框架已确定。三部,六卷,100万字,人物近100个左右,工程巨大。若非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决不可能完成这项事业工程。写第一篇初稿时,自己一个人在偏僻的煤矿生活,多少天里,不和一个人说一句话,白天黑夜,一个人孤零零的呆在一个房间里,做伴的也只有一只老鼠。渴望温暖,想念女儿。已经开始,能退缩吗? 每一部分的完成,对路遥来说都是一个挑战。第二部分完成的时候,几乎已经耗尽了他全部精力,身体近乎垮掉,还好张老在这关键时刻挽救了他。本来打算想休息一段时间再继续投入牛马般的脑力劳动,悄悄调整一下身体状态,可他怕重蹈他导师柳青的覆辙,怕留下终生遗憾,在死亡与完成这部作品之间还是选择了后者。坚持,恒心,注定牵制着他前进。对他而言,成功并非只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光鲜亮丽,还意味着要能忍常人之不能忍。 而现在的我们呢,21天的习惯计划坚持不下来,抵不住周围的各种诱惑……说到底还是对自己所做的事渴望成功的度不够,又怎么会有坚持的决心呢?
当今社会,是个快节奏的社会。纷繁复杂的环境很容易扰乱我们当初内心的梦想。或许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能否从改变自己开始呢?培养心性,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最终时间会交给你一份答案。
虽然只是随笔,可却真真切切的让我受到了那份对所做的事执着。都是平凡世界里的普通人,但却能够不断超越自己,重拾少年的“维特梦想”,一切似乎是不可能?但是,又为什么又不可能呢?总之,不管是读《平凡的世界》,还是读《早晨从中午开始的》,总给人一种要为自己的人生努力,要去拼搏的冲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