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句卡 - “无论弗洛伊德是如何被人理解或者误解的,他永久地改变了我们理解人性的方式”
- 原文:弗洛伊德理论所经历的,其实是一个搭错车的故事:它以科学的名义广泛流行,当发现它其实不具备科学性的时候,这个理论已经大众化了。哲学家弗洛姆曾经说,“无论弗洛伊德是如何被人理解或者误解的,他永久地改变了我们理解人性的方式”。我想,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弗洛伊德的贡献。
- 复述:无
- 启发:弗洛伊德并不是发现无意识本能的第一人,他的重要贡献在于综合前人的思想,以科学的名义提出了一套系统化的心理结构理论。这套学说不仅庞大、复杂、精致,而且声称自己有许多临床案例的证据,具有科学性。与过去的人性理论相比,精神分析学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系统性和科学性。而20世纪正好是一个崇尚科学的时代,精神分析学说的科学特征让它产生了独特的魅力,很快就广泛流行开来。
然而,现在主流科学观点认为,弗洛伊德的学说并不是一种科学理论。主要有两点批判:一是对病例治疗效果的质疑。在1950年代初,有研究报告指出,神经症患者在接受精神分析疗法后,只有44%的病人有所好转,与之相比,接受其他心理疗法的病人的好转率是64%。更讽刺的是,在不接受任何治疗的患者中,有三分之二的人也能够自己康复。有学者这样评论,如果说其他疗法是疗效平庸,那么精神分析疗法可能还阻碍了病人的康复。随着新的心理学理论和治疗方法的兴起,严格的精神分析疗法很快就边缘化了,最多是被吸纳到其他疗法之中发挥作用。
二是,弗洛伊德的“科学理论”不具有可证伪性。精神分析学,有一种怎么样都能自圆其说的倾向。它有一套复杂的概念体系,能够避免所有可能的反例,把所有案例都解释成符合自己理论的证据。比如它有一个概念叫“反向形成”:如果有一个儿子亲近母亲、仇视父亲,弗洛伊德会说,这就证明了我说的“恋母情结”。但是如果相反,发现有一个儿子并不仇视父亲,还和父亲很亲近,这怎么解释呢?弗洛伊德会说,这是“恋母情结”的反向形成,把无意识中对父亲的仇视转化成了亲近的行为。
在1970年代以后,精神分析学说的科学光环基本消失了。在心理学这门科学的内部,精神分析学走向了衰落。但在另一方面,弗洛伊德的学说作为一种对人类精神活动的阐释,作为一种哲学或者文化理论,至今仍然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力。
弗洛伊德更重要的遗产,其实是对西方现代文化的改造。他借助科学的名义,将一种新的人性观念广泛传播到社会大众之中。从此,对于人的理解,核心不再是理性,而是欲望,至少也是欲望与理性的不断冲突。
在艺术领域,比如在当代的文学、电影、绘画和音乐作品中,本能欲望成为了一个突出的主题。欲望被看作是不可否认、不可抹杀的生命驱动力。欲望不再是可耻的,它是正当的、甚至是值得赞美的,是充满生命力的真实人性。在欲望和理性、道德的冲突中,反倒是压抑欲望的理性好像很残忍,而道德内疚感可能是虚伪的、或者愚昧的。
普通人的精神生活中也是如此。如何超越欲望的卑微,走向人性的崇高,这是现代精神危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弗洛伊德的影响,不是解决了这个问题,而是取消了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接受了欲望的正当性,欲望本身不再是卑微可耻的,也就用不着去“超越欲望”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公开地谈论欲望、表达欲望。
- 出处:12 弗洛伊德II:精神分析学说真的是科学吗?(刘擎《西方现代思想》)
- 标签:精神分析/欲望/不可证伪
- 日期:2021-05-2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