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课已经成了琴行盈利的主要来源之一,每个老师都要上大课”这种现象在中小琴行并不多见,但湖南的姚老师确实是这么做的。老师的琴行除了销售占利润一大部分,在剩下的盈利比例中,大课的收益占了这其中的好一大块头。
但在中小琴行界看来,姚老师依旧是少数琴行中的一员。非常多经营者们仍是觉得琴行开大课这些字眼只是“江湖传说”,先不说全职老师不愿意上,就学生不足以及课程设置他们就认为难的压倒一切了。
而这两点,上过琴行商学院的姚老师是如此操作的。
大课学生永不达标?招!
电子琴的大课课程设置是1v12,一次上两节,一节40分钟,每节的费用是100块;吉他则是1V20,一次60块。问及姚老师琴行开大课多久了,老师笑着回答“一直开着大课呀,不上大课琴行如何可以很好地经营呢”。
姚老师说他的琴行一位老师在一个周末的时间段就可以教80位学生,这是1V1的上课形式永远无法与之对比的。更重要的是,上大课琴行可以一次性收的费用远高于小课收的费用。如老师电子琴只是1v1,一节课则只收150元,而现在电子琴是上大课,一节是12*100=1200元。
我们琴行经营报采访过非常多老师他们大多表示想开大课但是人数永远达不到理想状态,所以开不成。姚老师就此的对策是没组队的按照年龄和程度(启蒙或者级别)进行分班。就以琴行开的电子琴的大课为例,定的是1个教师对应12个学生,倘若在后续阶段又新增了4或5个,照旧开课。“我们琴行规定只要满足4人就开课”姚老师说。
琴行商学院张建钢导师关于上大课招生的办法是琴行举办无限循环的体验课。体验课可以不间断地招生,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琴行上大课的学员数量不够的问题。有中小琴行认为这个实操性太低,自己的琴行太小无法一直进行体验课。但老师忽略了导师要表述事情的本质,这里强调的并不是体验课,而是任意一种可行的招生方式。
曾有一位老师在琴行经营群里分享过,他经常会在对面的幼儿园或者小学门口每天等到学生放学后给家长派发传单,这位老师说只要坚持+脸皮厚点就可以了。这却是中小琴行经营者极其缺乏的品质。
在琴行经营报的第二期沙龙里,有一位老师则是进行了每月一次的音乐会,有一位江苏的老师也表示招生不能停,琴行会经常性的举办活动让店热闹起来,让消费者知道琴行的存在。
姚老师的琴行在当地是具有相当知名度,学员也极其稳定,老师表示他们的学生大多都有4-5年的历史了,因此琴行招生很多部分来源通过老带新的方式。其实不论是什么宣传方式,中小琴行只要坚持,不间断地持续去做,那么对上大课无生源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年龄层次不同无法上?分!
“把学生按年龄、阶段进行分班”姚老师说他的琴行是这样对学生进行分班教学的。启蒙阶段的孩子由初级老师上课,有一定基础的上中级班,那些在琴行有4-5年时间的琴行学员则可上精品班,老师说这些课程的设置定在1千到1千九之间。琴行还会挑选具有足够潜力的种子选手给他们独自做演出、组乐队,发挥他们的优势。
有经营者大抵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中级和高级的安排大课,其实集体课更利于他们学生钻研到极致。如姚老师琴行的精品班,高手之间的对决一是防止了各个学生之间容易自傲的心理,二还可以彼此发现各自的长短处,从而进行更深度地学习。
琴行商学院导师殷铁凡在商学院的现场特地谈到这一点,导师的琴行同样会组建精英班进行大课教学。在各个层次分类上,导师说除了年龄等层次以外还可以运用乐曲层次,这点和姚老师的分阶段层次有异曲同工之处。刚到琴行的学生老师可以先不分班,分组教学,依次测试后得出每个学生的大概阶段再进行分班。因为一开始分班后发现这个学生应该调到其他层次的班级家长和孩子可能都会有不良反应,而在最始状态只分组进行观察二度分班,孩子就觉得正常,家长也不会有异议了。
只要摸清上大课的套路,琴行开起大课来其实轻而易举。开大课对那些普通家庭的家长而言还降低了他们的负担,1V1上课的费用是远高于上大课的课程费用的;对幼童来说,集体课有益于孩子的成长,学生整体性的教学环境总是利于单人上课的,老师们以这些角度去开导家长整体局面自然就明朗了;而大课对琴行发展更不用多言。大课,就是众乐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