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勤记·609:人生的经历就是你见过的天地
![](https://img.haomeiwen.com/i11954872/71e8ef74d44df510.png)
“人生的经历就是你见过的天地。”
假期,会友,品茶,唠嗑,同学的一句话,是总结更是茶话的开端。
“当年一毕业,在乡镇的一所中学做美术老师,那时侯的目标就是一定要往城里跑。要知道,老师的调动是相当困难的,在教学岗位上没有做出突出的成绩,上调的可能性极小。那时候的自己拼命的做教学研发,带出了好几个上美院的学生,在不大的乡镇里引起轰动,调到市区的中学,在求才若渴的年代,也就水到渠成。”
这段故事,阿易听阿辉讲过。其实阿辉走进美术领域并非偶然。在读高中的时候,他就对美术有着强烈的兴趣,只是在高考前都出于自我摸索的阶段,那时候没有所谓的课外培训班,即便有,大部分的家庭也没有这样的条件。
在临近高考的最后几个月,他清楚自己的学科成绩,在大学录取率仅有百分之十几的赛道上没有任何的优势,于是选择美术。为了更好的备战艺考,在别人的推荐下,报了培训班。指导的名师不图学费,更看重学生的潜质。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阿辉,被名师赏识,成了关门弟子。
说起这位名师的水平,用后来阿辉的话说:有钱都未必请得起。
命运的选择让阿辉走进美术的天地,人生好像开了挂一般,毕业后入编,从乡镇到市区,从一名普通的老师到事业单位,负责一座城市文化工作的组织、开发与传承。
“见到不同的人,才发现自己原来的想法还是太窄了。当身边的同事进入更大的城市,甚至出国留学,在国外谋求更大的发展时,才发现天地之宽远非自己所能想象。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还是能力使然。”
阿辉在临近半百的年龄,觉得自己该有的都有了,他觉得现在可以做的,就是给与孩子更大的阶梯。
“当然孩子的想要多大的天地,最终还是取决于她自己,但我肯定是她的下限啦。”
阿辉的孩子刚上大学,和他一样选择了美术的艺考之路。
“我从小把她带在身边,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我就让她在一旁随性涂鸦,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下,她一天跟我说,她也要学画画。兴趣是前提条件,所以在孩子的课外学习上,我不会让她学太多的东西,这很容易让孩子形成自己什么都会的自我满足感。同类的东西我只选一项,比如美术一项、运动一项,顶多再加一个其它的项目。
艺术之路,相当于用钱买分。如果你文化科的水平只能上一个二本学校,通过艺考完全可以冲击一本甚至更好的学校。这中间的差距往往就是金钱堆积成了,艺考费钱,想必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
“通过艺考,是为了让孩子提前锁定专业,明确目标,未来也好就业呢?”
阿易问道,未来他的孩子或许也将遇到这一样的选择。
“通过艺考,能上一个比学科应考更好学校,相当于进入到一个更宽阔的天地中,未来是否从事所学专业,我觉得时代在变化,行业本身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但我可以确定的是:你天地的起点不是在乡镇,而是直接进市区。”
阿辉的话,似乎是给这次谈话来了一个首尾的呼应。
其实做父母的不都是这样的吗?总想在孩子的成长阶段,争取让孩子体验更大更好的天地。
但孩子肯定不囿于父母认知的天地中,一代又一代的认知叠加,形成了属于他们的新天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