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体系”这个词来得突兀,为什么要建知识体系?写了三天,最重要的问题没有回答。
是否有人身处同样困扰中:不断学习固然好,学什么,为什么学,内心是否迷惑?仅凭兴趣读了这么多书,到头来却不知道用在哪?被优秀作家、学者的文字熏染,好像懂得了很多、学了很多,一到用时仅存有一丝印象,如何破解?碎片时间刷碎片文章,浪费的时间能不能收回来?
这些问题一直都困扰着我,困扰到已不明白自己为何要花时间在一堆书中,积累一大堆的想法,而不知如何化解,如何蜕变?
破解这个困扰,我后来寻找到一个办法,就是结构化、清晰化自己的知识层级,建立“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怎么建?首先,需要有个一致的目标,我的目标是创造自己的文字世界,写出新颖有力的文字。
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大量积累必不可少。怎样通过积累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有“学习-实践-积累-查漏”的生态模型,这个模型就是“知识体系”。
学习
想要知道学什么,就要知道缺什么。我们每个人多少都有下面四种情况: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自己知道什么,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其中,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最可怕,不知道的就像异空间的存在物,感觉不到、控制不了。
把自己知道的整理出来,前面三个一目了然,“不知道的”就是我们学的对象。最后一个谁都避免不了,但要知道世界有很多未知的自己并不知道,保持对它的敬畏。
实践与积累
实践就是知识应用的实践,包括单一或组合知识的应用,比如说,我们知道怎样的标题能吸引读者点击,我们就要自己不断尝试设立一个独特的标题,来应用这些方法,这就是单一知识实践。
又比如,我们用社会学、心理学、人体学知识共同阐述“怎样提高专注力”的文章,这就是组合知识的应用。
实践之后,别忘了写实践体会,在自己的知识体系添砖加瓦,这就是积累。
查漏
通过学习、实践与积累,“知识体系”不再静止,它与这个世界一起动起来了,要持续滚动,就要靠不断查看自己缺少什么。缺少的知识可以来源网络、来源书籍还可以来源碎片化阅读,这种有目标的查漏补缺,就是主题学习。
为什么这种碎片化阅读有用,而平时随手翻翻订阅的文章却是浪费时间呢,这就是主题学习和无目标阅读的区别了。
以上是“知识体系”的由来,不是我凭空想出来的。虽然,之前我有过这个想法,可是最终怎么建?借鉴了一些作家的方法,来形成自己的想法。这也是知识实践的一个例子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