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看到“愧疚式教育”这个词,真的太能表达我的心情了,原来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在我们家,每次在家里吃饭,只要有什么好吃的,妈妈都是一个劲叫我们吃,自己却不怎么动筷子,直到我们都吃完,还有剩余的话,她才会去吃。妈妈不仅仅对我们如此,对外婆也是这样。愿意给外婆置办里里外外,自己却舍不得买一针一线。对她而言,她是想把好的都留给她爱的人,自己随便怎么应付都无所谓。可是,作为子女,我和姐姐都不喜欢她这样做,多希望她可以对自己好一点。但是不管说多少次,她还是这样,令我们很是苦恼,既心疼又气愤。
而这个“美好的品德”也是从外婆这里传承下来的。有些时候,她们的好是在牺牲自己,这种付出让人接受得都不心安理得。因此,我一直坚称,自己绝不要成为这样的妈妈,总是为别人而活,这样也让孩子感觉不舒服。
如果说妈妈的那个程度是让人感到愧疚和心疼,那婆婆的程度就是愧疚加反感了。
生一胎前,婆婆刚来同住时,她每天早上五六点就起床,然后干坐着等我和老公起床后再给我们做早餐。其实她大可不必等我们一起,我们说过她醒得早可以先吃,等我们起来了我们再吃,或者我们自己起来了出去吃也行。可是她一边硬是要等我们,一边又抱怨着我们太贪睡太懒之类,让她等那么久。
生二胎在婆家坐月子期间,婆婆每天做好我的月子餐,我说一起趁热一起吃,而她却让我先吃。我一个人吃,每餐都吃不完,因此总有剩菜,他们就下一餐热了再吃。就这样,他们一直吃剩菜。而我说大家一起吃时,她却说他们粗茶淡饭怎样应付都行,经常一点咸菜、一个青菜将就下就是一顿饭,我怎么跟他们一起吃的习惯。邻居们都说她对媳妇可真好。可是明明可以一起吃的,何必这样没苦硬吃呢?虽然节俭,平常也不至于那样寒碜,何必这样说给我听呢?
还有一次,婆婆好心地给我洗了一盘葡萄,我第一反应是挺感激的,然后我叫她一起吃,她说她不吃。我问他为什么不吃呀,我说大家一起吃。她说自己一直都是这样,好吃的都留给自己的孩子,自己从不尝一下,以前邻居还经常说她很傻。顿时,我感觉吃起来也不香了。依她性格,可以预见的是,后面我们闹矛盾,这些都会拿出来说事。果真,后面就有哭诉,自己一心为我们好,什么都舍不得为自己,啥都愿意买给我吃。果真如此。
这种行为,时有发生,挺让人反感的,你还不好意思戳穿。
对待自己儿子,她也是这样,并且她就用这招就可以把自己儿子拿捏得死死的。平常生活中,见缝插针地诉说自己的苦难,彰显自己对孩子“无私”的爱。只要儿子有什么忤逆了她,就开始哭诉自己初心都是为了我们好,再就是哭诉的含辛茹苦,让儿子感到内疚,甚至不惜得罪老婆也不能委屈老妈,不然就是不懂感恩、不孝顺。
妈妈的愧疚式教育,是无声地付出,不邀功、不诉说,让我更多的感到心疼。而婆婆的这种行为,又多了一重反感。
无奈又悲哀。
改变不了她们。至少,我可以坚定,我自己是不会这样做去绑架我的孩子的。爱出自愿,何谈亏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