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后期,英国为打开清朝市场,带来许多先进技术,希望乾隆可以看到英国的强大, 谁知因为翻译以及技术问题,清朝人看不懂地球仪、望远镜、大炮的高明之处,
自信的乾隆没有嗅出技术的差异,继续拒绝开放外贸市场,导致英国发现鸦片才能在清朝畅销。
不仅如此,英国官方发现清朝老百姓都是一副消瘦状态,官兵中气不足、武器落后破旧,这一印象导致后期英国向清朝出兵。
外交失败,清朝因为人口剧增土地经济处于一度紧张中,乾隆无法调整经济状态,一味使用道德、政策镇压百姓。
历史长河中,总有些过去令人难以忘怀。
“闭关锁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光靠自己无法推动历史的合理进程,唯有取长补短,借鉴发展中的好经验,才得已找寻自我的道路。
那么在经济发展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1、学习
一开始先发展重工业,到市场自由贸易,让外贸在中国驻扎,一开始我们只能运用人口众多的优势参与“中国制造”。
“众人拾柴火焰高”,不满足于“中国制造”,我们开始想办法自己创造,没有办法做大商贸,我们就开始走线上零售,如:京东、天猫等,用的都是大商贸学来的实战经验。
除了销售经验,我们还学会资源合作,比如手机我们不会做芯片,那就对着大佬学;没有好的汽车品牌,那就引进,让高端汽车品牌替我们培养人才。
不执著于自己的劣势,优先发展优势,借助别人的优势,在模仿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
2、合作
美国曾做过统计我们需要18亿土地才够这么多人口吃饭,随着土地的规划发展,更多土地用于居住、娱乐。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用来产粮的土地越来越少?
很多人担忧中国人口多,会使资源分布不均,总有一天我们会没有饭吃。
那么为了有饭吃,我们是不是就不能继续将土地进行现代化发展?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朝代如果一直按照求稳不灭的方针发展,总会走向逆境,唯有逆境中求生。
我们除了自我发展先进技术如:杂交水稻、技术化产稻,合理运用每一寸土地。我们还可以与产稻多的国家进行合作。
“有钱能使鬼推磨”,有足够的经济,何患没有饭吃?
在学习中进步,在合作中共赢,中国还在下一盘令人细思极恐的大棋。
3、统一
中国有多大?
中国有56个民族,56个民族还是一家,中国是如何做到的呢?
从赵韩魏三家分晋,到秦国大一统,秦国开始统一文化、语言、货币后,朝代动荡,岁月更迭,中国的政治上总离不开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统一精神的领导下,中国的民族文化里就有“融合”的基因。
国土太大,我们就合理利用;民族太多,我们就往来姻亲;语言不通,我们都学普通话。当人与人建立关系,地域的差异再也无法阻断人心的距离。
实践出真知,我们的目光在长远的未来。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我们用既往的经验与别国合作、共赢、共生。
那么未来的棋盘,是不是会有另一番变化?
炎黄子孙的血液,会不会再次融合统一?
无法预知的未来,才会未来可期,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