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意圈,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大多“文思如尿崩”的激动时刻,都是在晚上出现的。所以从事这一行的,大多是昼伏夜出的“夜猫子”。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夜猫子果真更聪明吗?
历史上很多创意的伟人都是夜猫子,比如席勒、福楼拜、普鲁斯特、托马斯·伍尔夫、巴尔扎克、马塞尔·普鲁斯特等等,都是标准的“夜猫子”。鲍勃·迪伦和猫王绝大多数的歌曲也都是深夜写出来的。
多项研究表明,夜猫子在创意思维方面能力比较强。他们在思考时,偏向直觉和综合,而早睡早起的人思考时偏向逻辑和分析。
虽然事实如此,但是目前所有的研究都无法说清楚,智商与作息这微小的相关性,到底是谁影响了谁。
为什么灵感总是在深夜出现?
灵感是怎么产生的?人们通过对大脑活动研究发现:人在精力充沛的时候,负责注意力、计划的大脑前额叶一直在紧张工作:收集信息、记忆等等,此时灵感很难出现。
而到了晚上感到疲惫的时候,前额叶开始失去对大脑的控制,人们不再关注视觉、听觉、嗅觉,反而能让大脑天马行空发挥想象力。
也就是说,精力充沛时,你心中偶然一念出现的ieda,会被前额叶判定为“不重要”,被大脑忽视。而到了晚上,这些信息则不再受限,喷涌而出,于是,灵感就诞生了。
想要灵感,试试这几种方法
1、放任疲惫,无需“强打精神”
如果始终无法获得灵感,不如放任自己对工作的厌倦。此时,前额叶会逐渐失去对大脑的控制。
2、小酌一杯
酒精可以快速抑制前额叶活动,让大脑其他部位开始活动,但是也不能喝太多,因为酒精的持续摄入,会让大脑其他部位同样受到抑制。
3、做个梦
创意和灵感产生的大脑活动,与睡梦中大脑状态很相似,梦境往往七彩斑斓又毫无逻辑,很多诗人都曾在梦中偶得佳句,或者创造出流传千古的美妙旋律。
4、调暗灯光
产生的视觉信号能开启人脑的探索模式,黑暗往往意味着无拘无束,能让我们的思维不受限制。
当然了,灵感是一种可遇而不可的宝贵东西,做梦也好,喝酒也罢,结果可能都是不可控的。没有灵感的时候,不妨放松下来,让大脑放飞一会儿,喝一杯鲜榨空气水,也许灵感就源源不断出现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