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央视的一套节目,是关于非洲一些原始民族部落生活的。看完之后,感触颇深。
节目说,随着非洲现代生活的变迁,原来存在的一些原始部落已经越来越少,其中只有极少数的一些民族部落仍然保持着古老的生活方式,延续着他们的一些文化习俗与生活习惯。
这些民族部落的生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物欲不强,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高。用中国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粗茶淡饭,清心寡欲。比如,有的部落是以捕鱼为生,有的部落过着漂泊不定的游牧生活,还有的部落是通过饲养少数家畜来维持部落的基本生存。他们的居住条件也非常简陋。既没有现代农村常见的那种漂亮的砖瓦小楼,更是没有大都市随处可见的气势雄伟的高楼大厦,就是简单收集一些棕榈叶或金合欢树枝,选择一个合适地方顺手搭建。这样既能满足日常的生活居住,又方便以后的搬家出行。第二,与这种简单粗糙的物质生活相比,他们的精神生活却显得非常多样化,显得充实而精致,富有内涵和神秘感。给人的总体感觉,他们不太注重物质生活的经营,而把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精神生活的创造和体验上。
比如在外出捕鱼之前,他们往往要进行一些严肃的捕鱼仪式,以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和感恩。在捕获大鱼或其他丰收时节,他们会唱歌跳舞,以表达内心的喜悦或者对神灵的感激。总之,他们的各种劳动场合或环节都渗透着诸多的宗教因素,这本身就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生活和情怀。还有他们在治疗病人的时候,首先要外出寻找某种具有特殊寓意和疗效的植物根茎或叶片,然后让巫师实施某种神秘的咒语,最终目的是借助于特殊的宗教功能治愈病人。在我们现代人开来,这种原始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好像很迷信,但不可思议的是,这种疗法却往往很管用。这种古朴原始的治病之道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宗教内容,肯定不是现代的科学思维能够解释的。一旦治病很成功,他们也是用唱歌跳舞的形式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尤其是在一些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部落节日上,他们更是会体验一种非常复杂而富有精神内涵的行为仪式。比如,纪念祖先的仪式,纪念神灵的仪式,成人礼,割礼,等等,诸如此类的大小场合,他们都是很重视,很投入,甚至花费不少的物质祭礼去完成。这些种类繁多的宗教节日和礼仪,使得他们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含义丰富,和现代人常见的娱乐休闲方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和对比。相比这些原始民族部落,我们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就显得有些简单、贫乏和表面化。我们现代人的唱歌跳舞,看电视读小说基本属于娱乐消费,属于快餐文化,基本没有非常深奥的生命意义及宗教寄托,大多数是哈哈一笑,消费即完的形式,而且许多现代娱乐消费都是感性十足,甚至和生理欲望联系在一起,例如一些品格不高的网络直播节日。
另外,这些非洲民族部落的生活还有一个非常引人注目和令人欣羡的特点,就是他们懂得知足常乐,他们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显得那么随和和善意,以一种非常满足和幸福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的世界。所以,他们在很多场合动不动就唱啊跳啊,甚至一些在我们看来非常微小的理由就足以让他们马上陷入幸福和陶醉的状态。他们会手拉手,围成一圈,踏着有节奏的旋律,口中念念有词,非常忘我地唱下去,跳下去。给人的感觉,他们的生活虽然很简单,却时时处处充满欢乐,幸福多的几乎装不下。
想想真是让人羡慕不已。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好像很复杂,很难回答,但对于那些原始部落来说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一个字——乐,或者说两个字:快乐或开心。看看我们这些生活在大都市的现代人,好像生活的很充实很满足,其实细想一下,里面的问题真是多多。我们能够做到像那些部落民族一样,每天都保持一种快乐而满足的心情吗?我想恐怕很多人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因为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的欲望太多,压力太大,想法过于繁琐和复杂。总之是我们的人性已经变了,当然世界也早已翻篇。我们每天的任务首先是紧张的工作,然后还有繁重的家庭责任,比如抚育孩子。每天辛苦下来,往往早已筋疲力竭,哪里还有闲工夫和多余的心思或精力开怀大笑呢。所以,诗意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远去,用西方大哲学家席勒的话说,我们现代人早已生活在一个感伤的时代,那种天人合一,人神合一的浪漫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或许是人类的命运吧,也或许是文化演进的宿命。
那些非洲部落人们的生活给我的深刻印象就是,他们的日子看似过的很简单、简陋,甚至有些蒙昧,但他们的生活是那么的单纯而有条理,那么的快乐而严谨,尤其是,他们的生活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意义,他们沉浸在其中,陶醉在其中,唱歌跳舞,体验和祈祷幸福就是其生活和生命意义的主旋律。这种纯朴而精神充盈的生活难道不就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生活方式吗?
我们现代人虽然不能做到那样绝对的返璞归真,但要想得到心灵的宁静和平衡,想要诗意地栖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大地上,也要学会减少欲望,懂得感恩和知足,享受自然的馈赠,拥有感受单纯的快乐的能力。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