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孩子对学习的信心,就不要怕问题,不要怕麻烦,不要畏惧困难。能够以和气的态度,坦然的面对客观事实。态度不乱,就有足够的办法去克服。对孩子的行为和表达,不要有任何疑问。相信孩子,孩子就能相信自己,何须从外面求呢。很多时候,是家长先不相信孩子,从而持有怀疑态度。进一步,孩子就对自己的行为,开始怀疑了,不敢主动表达了。每次都会顶嘴,甚至越说什么,就越不听什么。
真诚地跟孩子商量,使用语言来解决问题。对家长就不会有排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位置,角色,分量。在行为中学习,同时也会表现自己的感觉。如果孩子想做什么,家长马上开始怀疑;稍有不符合家长的观念,就不分青红皂白,马上给以驳斥。这样,孩子就不想跟家长商量什么呢。就是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愿意分享了。被情绪所困住了,而不愿意前进。在生活中,学会让孩子战胜困扰,不畏惧情绪。除了做事,把事做好,做完善,不留遗憾,没有其他办法。
家长一直催着,让孩子来做这个,来商量一下。对孩子要求很多,孩子的关注点在满足需求上。商量的方式,不恰当,不但起不到沟通的效果,还会产生逆反情绪。会让家长感到,屡教不改,顽皮而感到教育难。孩子意识不到角色,表达就不知道,怎么说是恰当的。如果角色明确了,怎么会产生抵触呢?主动表达,感觉出来的印象是怎么样呢?这是给家长参考的。如果感觉不好,家长要积极调整,才能改变孩子的表达。孩子就像河水,家长就像河道;怎么能去要求河水朝着哪个方向走呢,河道修正了,水就自然来了。
和孩子一起讨论,共同商量,总是意犹未尽的时候。所以,建议稍微留一点话题。下次,可以继续聊。家长可以主动,学会分享,同时学会总结,提出改善的方法和计划。在事上,去让孩子感觉到,改进是多少快乐。考虑一下,沟通中是有什么不足之处。学到了哪些内容,别人有优秀之处是值得学习的。弥补不足,改正错误,更是一种进步。如果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并改正了;以后,就再也没有这个问题来困扰了,何乐而不为呢。孩子不喜欢沟通,是因为缺乏理解。孩子对沟通失去了信心,与其在沟通上费劲,还不如什么都不说。
随着孩子认知的提升,知识也会找到对应的方法,从而能够心安理得。当孩子还不懂得沟通,需要家长牵引着,完成一件又一件事。有时候,孩子听父母的沟通,是断断续续的。甚至,只言片语,不足以让孩子学会交流。弄明白一件事,是不容易的。表达怎么能不谨慎呢?如果什么都没弄清,就开始讲了,那很容易引起误会。相信家长会发现,亲子之间的矛盾,绝大多数都是误会。当真正明白了之后,没有不后悔的。缺乏了理解,认知的水平就不容易提升。认知完善了,沟通就畅快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