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民京 转载自格雷先生签到内容

第十四天(第十三天休息没有更新):
现在一天没锻炼就感觉那里不舒服,和朋友打了两小时羽毛球,运动量应该是差不多了。
今天读的《疯传》,这是一本讲如何让产品或者思想像病毒一样自发传播的书,应该说,这本书适合所有行业的从业者。
这里先说一个概念——社交货币,意思是通过分享一些内容构建人心目中自己的形象,分享行为就像是货币一样,在购买别人对你的好印象。
因为就看了第一章,所以只总结了这部分的内容,对于如何构建社交货币,这章给了三个办法。
第一个是内在动机,就是去思考什么样的内容人们会想要去分享?
人们会乐于分享那些让他们看起来与众不同或者实用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会让他们更容易受到关注,从而在其他人心里树立起一个更加光辉的形象。
比如说,分享新闻,潜意识里是为了表明你对新鲜事的渴望,建立起一个什么都知道形象;分享实用小技巧,是为了帮助其他人节省时间,树立起你乐于助人的形象;再比如发朋友圈修图摆拍,是为了树立起自己精致的形象。
对于一个产品或者内容来说,就得增加这些内容的价值,这点各类公众号就是典型代表。
这是本章最让我提神醒脑的地方,我们平常都只是非常片面的猜想,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发朋友圈。以前想的也很多,比如炫耀、单纯分享生活,寻求帮助,实际上本质都是在构造社交货币。
第二个可以称之为杠杆,可以通俗点解释为诱导你继续玩下去的机制。
比如游戏里头白银黄金的段位,还有各种促销满减也算是一种,当然,这些东西被设计出来当然不止一种用途,游戏里的等级让实力这种本来不可见的东西直观的摆在你的面前,这本身就是中非常强烈的激励机制,因为攀比也能产生社交货币。
第三个套路叫转化为自己人,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人拉入一个小圈子里,前提是这个小圈子必须显得高端,这样小圈子里的人会认为自己是特权阶级,进而非常乐意传播这种特权。
这招小米玩的贼溜,小米做产品除了产品性价比高以外,在对这群手机发烧友的维护上也下了大量功夫,比如小米论坛里面的等级越高权限越大,让他们参与产品研发等等,当然大佬的套路看看就行了,一般人都玩不来。
从从业者的角度来说作用显而易见,那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读这本书你会更加明白一些产品或者内容背后的逻辑,从而避免被操纵。
Emmm,我看的书都很杂,基本看到名字和目录,大概看一下介绍,中意的就会买,拿回来不一定会马上看完。大多是跳着看避免枯燥,今年大概买了3万块钱的书,从人文哲学,到社会系统,到游戏设计,到生物和物理,到营销和历史都有涉猎。
买的很多,看过的只有十分之一不到,还不是看完十分之一,有些只是翻了几页。。有些买来拆了封面就没打开过。也不追求速度,就是一点点慢慢吸收内化到自己的体系里面来。
虽然看起来比较浪费,但是已经有点像女孩子买衣服的收藏癖了,怕错过了就会永远失去。
但总的来说,保持这种习惯的收获很大很大。
以上就是格雷先生第十四天签到内容,原创属于格雷先生,本人转载仅作为分享,谢谢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