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暮色,没有比山里的暮色更让人着迷:日光从天空西下落到山头,光从山头走到山腰、山脚,夕阳落到山后光也一点一点的移动。天色渐暗,所谓暮色四合就是夜色从四周涌上来。天空云彩的变化、树林的青影更暗与山色融为一体,渐渐模糊了轮廓。还有那些散步在林间与园里的人们,三三走回庭院。
从园中散步归来,我坐在阳台,看着那些重重连绵的中式小院:灰色屋顶、白色山墙,门前和庭院红与黄的秋色灿烂的石榴树。灰色的小路蜿蜒曲折,把园林切割成不同植被的景观带。石榴多子,历来是中国传统民居不可或缺的植物。
我并没有如我所梦想的那样,去蹲下来仔细的观察每一棵草,每一棵树,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观察它们是如何生长的。荻草长在乱石浅沟边,一簇乱粉黛子草摇曳在桥头。红色的日式木桥、背景是一树金色灿灿、翠绿的草坪,色彩上就很赏心悦目。
我想起陈春城《夜晚的潜水艇》。嗯,要怎么来评论呢?这本虚构类型的短篇小说集,每一篇都能给你惊喜。你以为作者的想象力丰富了,而又一篇让你发觉作者新的角度。正如封面所提:游荡于旧山河与未知宇宙间,汉语的一种风度与可能性。这个评论很精准,每一篇都是人物与过去的联接,有遗憾、有怅惘、也有希望,总是有那么一个触点去唤醒我们藏在心底许久的情结。在这本书里,陈春城好像是一个嬉水的少年,那些文字如水珠般跳跃成每一个字,汇成每一句、每一篇,象一股流动的金沙在他的笔尖流淌。
无尽的想象力好像春雨后的藤蔓,拼命的向上窜,分出千枝万条快速澎湃的生长,迅速的蜿蜒坡地、缠绕桥梁,好像仙境之桥中的片断。生命力迅猛且激昂。
无论是夜晚的潜水艇,还是竹峰寺,又或者传彩笔,还有最后的音乐家。从中我不仅找到了刘慈欣的影子,也找到了我自己。
最平凡质朴的文字里,却流淌着泉水一般的清澈与灵动。好像水珠跳出水面,好像山泉,溅出石涧。期间所藏着的一些哲理,在阳光下闪着彩虹般的光芒。
《夜晚的潜水艇》是说小时候的我们,幼年曾经光怪陆离的大脑里,那些天马行空又如何在成人的世界中慢慢消失,了无踪迹的?《竹峰寺》则连接着青年我们内心隐秘的情结,关于故乡关于乡愁。
我们是如何在现实中丧失了灵感和文字的灵动呢?我们是如何在现实中丧失了灵感和文字间的灵性呢?我曾经是那个深夜开着潜水艇遨游海底的我;我也曾是竹峰寺顶上藏钥匙的我。更多的我,都藏在陈春城笔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