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编程大概已有两年多,主要是听了许多牛人,包括笑来老师的介绍后,越来越觉得编程是个重要的工具。虽然从自己目前的工作来看,似乎还看不出有什么具体的应用场景。但还是抽出时间,从2019年的8月中旬开始,用了将近2个月的时间,学完了“入门14次课”。
总体感觉,这是一个陌生而庞杂的世界,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摸索。
对于入门而言,14次课确实不多。但这的确是一个陌生而庞杂的世界,刚开始接触时一度感到崩溃,大概从第5次作业开始才慢慢体会到自学的精义。
自学不是一个人默默的学习,而是仔细阅读、快速搜索后的有社交的学习。
通过仔细阅读材料,细致搜索资料,就像野外生存过程中找到一些必要工具后一样,大体上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作业。到第13次作业时,在结构上对编程的理解,似乎有了感觉。
必须承认的是,尽管每次作业平均都要花3个小时以上,但感觉仍然远远不够。在完成作业时,多数情况下对整体的逻辑结构大体能基本搞清楚,但少数细节还是不甚了了,甚至很多时候都是搜索资料后的依样画葫芦。
每次作业后,都会对照教学视频再做一遍,但有时仍会有不些难于理解、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才不得不感叹:
依样画葫芦算是快速入门么?
回答这个问题,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自己的理解,关键不是看你画得好不好,像不像?
如果通过深入、仔细地阅读、搜索和探索,画得好、画得像,甚至能够以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地画出来,那这个入门的质量肯定不会差。
而我自己显然没有达到这个程度。这既有时间、精力的因素,也有其他因素。比如,对于这个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还没有成为目前的刚需。
但既然大体上入门,就跟之前的完全不懂、不会有了区别。
比如,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就习惯了使用markdown写文章,学会了公众号的一键排版,虽然远没有到精通和完美的程度,但毕竟是进了一个不太一样的世界。
从入门课的改进看,教练和教学视频的质量还需要提高。但如果用自学的定义来审视,这些遗憾都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你的深度阅读、搜索、摸索和有效交流。
一个新的世界在打开,但风景需要进入你有足够的耐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