娟姐:
你好!
我一直想以我有限的心理学知识,和你说一些心里话,昨晚我想了想,既然你来问我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我还是要说一说,也许你看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情绪起伏,也许你一时不能接受,但是我希望你能看完,希望能带给你一点思考。不妥之处请谅解。
一个成年人,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一定和原生家庭有些必然的联系。所谓原生家庭,就是小时候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家庭,有别于成年后自己建立的新家庭。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幼年成长的经历已经奠定了他一生基础,未成年时期与父母的关系模式也已经决定了他一生与自己、与周围人、与社会的关系。
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个强势的、爱控制的父亲或母亲,孩子与父母亲的关系,必然是既依赖又反抗。一方面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会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渴求独立,从精神到物质。
如果父母开明宽容,对自己有很强的接纳,那么孩子就在安全感中顺利地度过青春期,成为一个有独立精神的人。
如果是控制型父母,他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无法接受孩子从自己的生命中脱离出去,产生“分离焦虑”,总想把孩子纳入自己的保护之下,认为孩子永远不懂事,永远长不大。孩子由于身心成长的天性,必然要反抗,于是出现“叛逆”,处处与父母对着来,这种对抗,只要父母不改变自己,就一直存在。
我是学习了心理学之后,才看到,周围真的有不少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青春期”,他们用一生来与父母抗争。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习惯了依赖父母,为他包办代替一切,比如“啃老族”。物质方面的依赖和渴望精神独立的抗争,两种力量在内心撕扯,消耗了太多能量,于是往往一事无成,在要强的父母眼中,又会责备抱怨孩子不争气,处处拿自家孩子与别人家孩子对比,更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所以,孩子有问题,父母一定要反省自己!
我在教育大女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问题,她倔强叛逆,跟我打架,处处对着来,不让干的偏要干,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我在焦虑痛苦中寻找着出路。我到教育类的书中寻找答案,网上线下四处寻找听课学习的机会。受益颇大的是阳光教育的家庭教育课,我记住了一句话:我是一切的根源。
我开始放下焦虑,改变自己,同时也不断地阅读学习。经过一年半的时间,我和女儿的关系得到了改善。好几次我和她在熄灯后的黑暗中卧谈,向她忏悔我的种种错误:我不该在她考得好时就喜笑颜开,考得不好时就凶神恶煞,喜怒无常的妈妈的嘴脸是多么势利和丑陋!我不该在发现她偷偷买了几瓶廉价的指甲油时就断定她一心打扮、无心读书,其实进入青春期的少女,有好奇心、爱美心再正常不过,我几乎忘了自己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如此种种,黑暗中我泪流满面,而女儿的内心也渐渐有所松动。
我也学会原谅我的妈妈,我看到我的暴怒爱控制都是源于她,而妈妈的爱发脾气和爱控制又是源于她所成长的原生家庭,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递,我想,现在我终于有所觉知,这样的人格模式家族遗传到我这代但愿可以终止。
与原生家庭和解,就是对自己的宽恕,当我看清自己的来路和去向,改变也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当我慢慢地调整了自己,彻底放下了我的焦虑,变得越来越平和,与女儿的亲子关系、与老公的婚姻关系都有了改善。当我不再执着于改变他人,而是从自己着手改变,一样也可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啰啰嗦嗦这么多,再说到你的女儿小美吧。在你的眼中,她有着不少问题,让你烦恼焦虑。要知道,问题也是资源,我们要善于从问题中寻找契机。你不妨像我一样,反思自己:在小美成长的道路上,你给了多少控制?我曾经听她说过,你因为她学习不上进毁掉了她收藏多年的宝贝漫画。有控制就必然有反抗。
经常听到一个词:相爱相杀。意思是,亲人们之间情感上明明是彼此爱着的,在关系中却是互相厮杀。为什么?因为,你给的爱,不是我需要的爱!父母以为自己给孩子物质需要、无微不至的保护和干预,都是为了孩子好,可孩子的成长需要的是理解、接纳和真正的独立自主,她需要自己去试错,从失败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修正人生的方向。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的这段文字曾打动过无数的父母,因为我们都在经历这样的一次次的目送。
英国心理学家克莱尔说:“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的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为什么小美之前有轻度抑郁?我想,可能是她想挣脱以爱为名的控制,当求之不得时,会有两种表现:
一种是指向外部的攻击,比如砸东西、暴怒以此来发泄自己内心的被束缚感;
一种是指向内部的自我攻击,会不断地攻击自己,认为自己很糟糕,很差劲,什么都做不了,身陷在无力感和无意义感中。
这种内在的自我攻击也是把父母对她的长期指责内化了,因为你总是这么评判她。直到昨晚,你还是这样评判她:她不好好过日子,她是懵懂的,她太轻信别人的话,没脑子,攀比心强……诸如此类!作为一个妈妈,你可曾看到女儿的长期以来在你的这种负面评价下的痛苦?所以,即便你不在身边,她也不断地用你的评价语言来攻击自己,于是导致了她的心理问题。你是否一直只感受到自己的痛苦:这孩子不争气、不懂事,丢我的脸……你处处想到的都是你自己的面子和感受,对不对?
以前当小美和我倾诉时,我跟她说,“我是一切的根源”,从改变你自己开始。我推荐她上自我成长的课,可我没想到,她把你也拉上了。她的想法是,我和妈妈一起改变,岂不更好?是的,当然更好。但是她没料到,你只上了一上午,就反应过于激烈,拒绝再上课,于是她有了挫败感。她是希望你也能通过学习有所改变,但在本质上,她和你是一样的,都是想通过别人改变,然后自己再改变,这就是控制啊。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印件,是父母的镜子啊!
之后,小美一直没有放弃对生命的突围。我不知道你看到这里是否已经很心痛。你的孩子太不容易了,她那么渴求真正需要的爱,那么渴求理解和接纳,却一次次在被更严厉的指责中,在重重痛苦中依然努力地在寻找着出路。孩子在情感上又是天然地忠诚父母的,当她无法冲破原生家庭带给她的束缚感,那就必然会在婚姻关系中寻找突破口。她想要突围,根源是什么?在原生家庭!在妈妈!前面说了,问题也是资源,换个角度想想,你要看到,她想突围说明她有了力量感,这是很好的事情啊!
以前她总是跟我倾诉,我觉得没办法支持到她时,就推荐她去找心理咨询师。一开始,她是拒绝的,说没钱,后来我对她明确表示,我真的帮不了她,甚至让我也产生了挫败感和无力感,心想:你怎么还这样啊!我的建议你又不听!……她终于下定决心找咨询师倾诉,经过数次咨询,调整好了状态,找到了新的工作,开启新的征程。
我也曾建议小美每天读书运动打卡,一开始,小美不肯,她的内心是抗拒的,“我没有心思阅读,也不想运动”,但时间是个神奇的东西,慢慢地,她也有了些许改变,会散步骑车等运动,偶尔还和我们跑步游泳,最近也开始读小说了,真的很不错。我看到她的转变,状态越来越好了。
接着前面的说,她想突围说明她有了力量感,这是很好的事情啊!是的,她状态的确好了很多,她想试试自己的人生还有什么可能,如果不被家庭和婚姻束缚。她的问题,根源真的在内心。而且不单单是她一个人的问题,是关系的问题,是亲子关系、婚姻关系的问题。
所以现在,如果你一定要我给你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还是只能建议你去找个擅长治疗家庭关系的心理咨询师,做个比较长期的咨询。或者,作为妈妈,你也可以从自我成长开始,“我是一切的根源”,只要接纳自己,疗愈自己,改变自己,对方也是会慢慢地疗愈和改变的。衷心祝福你亲子关系能变得融洽亲密、一家人和和美美幸福快乐!
你的朋友:未见此花
即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