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鹿晗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宣泄和利益的暗影——从鹿晗谣言事件说起

网络暴力:宣泄和利益的暗影——从鹿晗谣言事件说起

作者: 正义绿林会 | 来源:发表于2017-06-08 16:30 被阅读285次

       “有话请短说吧,稍等,又进来一个电话,喂....”作为鹿晗工作室的工作人员,李岚(化名)这几天简直忙昏了头。“现在我恨不得一人当仨人使。”她的语气中透着一身疲惫。

     近日,著名演员鹿晗涉及隐婚生子、整容等谣言持续发酵,5月23日,鹿晗工作室发表严正声明,称这些“均为恶意造谣”,并称已完成所有造谣的取证工作,这场面对网络暴力的维权还在继续。“取证问题困难很多,但我们有法可依,一定会去做,匿名的网络暴力也是暴力,面对造谣绝不妥协。”李岚(化名)语气强硬而坚定。如今互联网发达如斯,名利双收的明星们自然是网络暴力的“香饽饽”,除了鹿晗,乔任梁,陈赫,古力娜扎等明星都曾深受网络暴力伤害。

      遭受网络暴力波及的不仅仅是明星,还是在这个5月,由于适逢浙江大学建校120周年,浙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身着红军长征式样的衣服为母校纪念,又引来某些暴力言论的轩然大波。学生们的想法阳光淳朴,他们只是在纪念一个事实:抗日战争时期,老一辈浙大人心怀救国理想,举校西迁2600公里,在困难中坚持办学。然而这一颇具纪念性的创意却遭到网络流氓的恶毒侮辱和抹黑,一场学生自发策划的纪念活动竟成了抹黑中国教育的素材,其中有些言论下流露骨,甚至令人不忍卒听。

       不可否认,互联网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彻底包围人类生活。地铁上,人们纷纷低头刷着微信,享受着沟通带来的便捷,商场里,手指触动支付宝,便可轻松完成购物,马路边,各式各样的共享单车更是将互联网的共享精神表现地淋漓尽致。人们在大肆消费互联网带来的美好,却也在承受着电脑病毒、网络诈骗、网络暴力等互联网背后的阴暗。互联网不是伊甸园,正如真实生活一样,互联网的世界有明也有暗,有光也有影。而网络暴力问题,则是互联网背后涌动的最大暗影,因为它虽然虚幻却无处不在,尽管无声无形却破坏力惊人。2009年,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揭秘网络黑社会》曝光了这一严重影响网络秩序的现象,网络暴力逐步呈现在公众视野,最近几年,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网络暴力的形式也趋于多元化,“网络黑社会”“网络打手”“网络推手”“网络流氓”等等无一不是网络暴力的外在异化。

互联网下的雾霾

     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传千里。

      最近杭州的程易(化名)遇到了烦心事儿,身为杭州萧山智慧花乐园接待中心主管的他,正被一场恶意中伤的网络暴力搞得焦头烂额。位于杭州湘湖三期的智慧花乐园,有湘湖植物迷宫之称,广受广大杭州市民关注。

       就在湘湖植物迷宫正式开业的前一天,一则当地论坛上的贴子成了这场舆论风波的始作俑者,该贴作者声称湘湖植物迷宫规划与宣传大相径庭,帖子使用了诸如“设施极差”,“任何游园都比湘湖植物迷宫强百倍”等较为极端的用语,并且配了一些不实图片,一部分恶意贬低用语还被作者用红色粗体颜色标出,言辞之间颇以贬低湘湖植物迷宫为乐。一时间当地舆论哗然,短短几天时间该帖浏览量居然达十余万次,可怕的是,不明真相的网友也被流言蛊惑,加入诋毁湘湖植物迷宫的大军。

        “园区内有飞天魔毯、空中滑索、亲子大草坪、欢乐农场等很多好玩的地方,有人却硬抓着边边角角大作文章,这种行为绝非公允。”谈及此事,程易颇为伤神。

        程易伤神,湘湖植物迷宫的设计者杨箐华(化名)则是伤心。从园区选址到亲子项目设置,从选料用工到植被景观规划,杨菁华为湘湖植物迷宫倾注了两百多天的辛劳心血,在她心里,早已视湘湖植物迷宫如自己的孩子一般。“看到帖子真的非常伤心,有哪个母亲见到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会不难过呢?”杨菁华言语在伤心之余更透着一丝遗憾。“令我伤心的并不只湘湖植物迷宫本身,更痛心的是孩子们,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因为这篇帖子,错过了一个真正体验户外快乐、增长智慧的地方。”

       由于帖子不真实不客观的言论,湘湖植物迷宫的负面口碑像病毒一样在萧山传播,甚至很多根本未曾到过湘湖植物迷宫的网民也跟着兴风作浪,为谣言煽风点火,许多人宁愿相信虚幻的网络,却不愿进一步相信看到的事实。“其实当时是试营业期间,不少项目没有正式投入运营,帖子里出现的照片根本不是湘湖植物迷宫,只是乐园外的一些场景。”湘湖植物迷宫的员工张硕(化名)愤慨而无奈。来自江西九江的他是参与湘湖植物迷宫建设的普通工人,从乐园奠基开工就负责园内景点筹建,面色黝黑的他为了工作已经一年多没有回家和妻女团聚。刚看到帖子的他一时间脸涨得通红。“一个帖子几乎毁了团队所有人的努力,谣言太可怕了。”其实张硕不知道,网络暴力是永远不会客观的,如果客观就称不上暴力,它就像一种互联网下的精神雾霾,由少数人在网上肆意传播,却严重污染着整个互联网传播环境。

       中国有句古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条谣言的微博转发量往往远远大于辟谣微博的转发量。从互联网上看,负面信息传播永远比正面信息快,这是由信息传播规律决定的。从传播层面讲,人更倾向于去接触冲突性,突发性,刺激性的信息。

        正是利用这种大众心理,一些别有用心的言论有了造谣生事的温床,成就了某些网络暴力恣意生长,助长了网络流氓的嚣张气焰。曾几何时,一位名叫秦火火的网民红遍大江南北,从张海迪入日本国籍,到雷锋生活奢侈,从动车事故外国人获天价赔偿,到红十字会强制捐款。这些曾经引起轩然大波的谣言,都出自他手。可见会飞的不一定都是天使,可能是鸟人;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可能是唐僧;被人关注多的不一定是意见领袖,可能是网络流氓。

       无论是诋毁浙江大学的莘莘学子,还是湘湖植物迷宫谣言中伤事件,网络暴力制造者利用网络信息传播门槛低的特点,伪造自身意见领袖的角色,编造不客观的事实蛊惑视听,以期达到自我炒作或者其他利益目的。令人感到痛心的是,众多网友出于猎奇或盲目跟随等心理,关注这些网络流氓,从众心理的驱使扩大了网络暴力的影响。

被绑架的“人民名义”

       在传统概念里,媒体一向以真实、客观、公正的形象示人。媒体的一大原则就是客观报道,以求尽可能给事实真相。我国新闻学界泰斗甘惜分曾说,人民群众是新闻媒体的服务对象,新闻媒体的力量在于反映人民的呼声。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媒体也意味着人民的代言人。

       近些年,得益于网站组建的低廉成本,各色资讯网站纷纷崛起,欣欣然以媒体工作者自居,然而其间却是鱼龙混杂。在互联网背后涌动的网络暴力暗影中,一些所谓的“媒体”正扮演着极其不光彩的角色,或以讹传讹混淆视听,或追逐利益而丧失媒体最基本的原则和底线,成为某些人获取非法利益的手段。与前面提到的杭州智慧花乐园情况不同,山东浩宇集团有限公司就陷入了少数无良媒体粗暴的重重围剿。

         山东浩宇集团有限公司是日照一家多元化大型企业集团,不久前,一家名为某某焦点网的网站在栏目中以“山东日照一家族企业制造雾霾且屡教不改”为主题,对浩宇集团的能源环保问题大肆污蔑,用杜撰捏造的事实,企图造成企业污染不守法,政府不执法的社会舆论。出于各种利益的考虑,一时间一些无良媒体也开始纷纷转载。这样一篇蓄意捏造的文章显然经不起推敲,就在2017年2月,官方权威环保媒体中国环境报刚刚刊发了浩宇集团环保项目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的消息。谁清谁浊,自是一目了然。

        据了解,这家所谓的某焦点网在网站备案上查不到该网的任何信息,网站服务器也远在美国。网站构成全部以资讯形式呈现,内容则是各个地方负面信息的集中营。一般来讲,一个正常的网站均有诸如“关于我们”“联系方式”“版权声明”等子栏目来提供更多网站信息,但在此网却完全找不到关于它的更多信息,均为空白内容,只在网站联系方式一栏中赫然写着:稿件问题处理QQ:xxxxxx。之所以单留此QQ作为联系方式,其用意网站所有者和网站负面信息中涉及的机构自然都是心知肚明。名义上是网媒,实际上是名副其实的网络暴力制造者,打着为人民请命的幌子,实则干的是敲诈勒索之能事。这些无良媒体刻意炒作制造网络舆论,批量生产所谓民意,其目的无外乎满足个人利益。

         时间再拨回到今年4月,四川泸县某中学学生赵某死亡事件引发网友关注。一些所谓“镇长儿子打死学生”等说法及“警察暴力执法”等视频在网络上疯传。显然,如此一个带有噱头的题目很能引起别人的同情,因为一边是强势政府公权力,一边是一个普通公民。于是许多网民开始“一腔正义”地指责官员一手遮天,以人民的名义狂刷存在感。

        然而,事情在调查后剧情迅速反转,打人视频被证实为是“武当山校园暴力事件”和“巴黎警察枪杀华侨”视频,根本与泸县事件无关。泸县县委随后发布消息,经现场勘察并进行尸表检验,同时通过对报案人、寝室同学、学校教师、宿舍管理员、死者亲属等多人实地调查,加之受害者母亲亲自出面澄清,最终还原了死者自杀坠亡的事实真相。

        可见,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使网民在发表言论时甚少考虑后果,情感宣泄处于无成本、缺管制的状态,造成了网络暴力的泛滥。自诩为正义使者的键盘侠们,以“人民的名义”行事,实则是扰乱网络秩序之举,妨碍了普通网民的知情权,甚至逾越了道德的底线甚至法律的边界。更有甚者,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士利用这些网民意气用事的情绪特征,怀着唯恐天下不乱的心理,将个体对于社会以及政府的不满情绪加以煽动,引导社会仇恨。种种不负责任的个人言论和行为汇聚成一股网络暴力的洪流,力量往往不容小觑。

宣泄or利益?网络暴力何时休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网络暴力是社会暴力的延伸,人民日报曾分析过网络暴力的三大特征:一是以道德的名义,恶意制裁,审判当事人并谋求网络问题的现实解决;二是通过网络追查并公布传播当事人的隐私,煽动和纠集人群以暴力语言进行群体攻击;三是在现实生活中使当事人遭到严重伤害并对现实产生实质性威胁。尽管网络暴力表现形式各异,其根本的诉求只有两点:宣泄和利益。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网民参与积极性的提高,网络对社会热点形成了强大的网络舆论热潮。首先,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过于便捷的信息渠道让人们对信息的关注仅仅停留在浮光掠影式的阅读,降低了人们信息分辨能力,加之互联网让知识变得低廉易取,使得人们懒于思考,更容易盲目遵从或照搬他人观点,一些丑恶的网络“意见领袖”出于提升自己人气,博取更多眼球等原因考虑,更在一旁推波助澜。其次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人们心态的变化,一些不良的攀比,炫富,炫权等现象让普通人浮躁而不淡定,人们生活中的情绪不能正常排解,最终通过网络暴力形式进行宣泄。

        除了宣泄的需要,更多的网络暴力根源于利益的驱使。无论是网络打手还是网络推手,无论是网络流氓还是网络中的不良媒体,究其根源即是利益作怪。互联网造就了芙蓉姐姐、凤姐等一个个网络红人,这些红人无一不是用哗众取宠的方式,在短时间内获得网民关注,成为“一夜爆红”“一夜暴富”的样板。而网络水军、网络公关公司、网络黑社会等,都与网络暴力密不可分。在某种程度上,互联网事实上已经成了它们获利的演练场。在有组织成规模的黑色产业链操控下,网络暴力的施暴者协同分工、彼此合作,俨然一副流水线般模样,而互联网匿名的特性以及独立分散的受害者,往往形成不了一股整体力量与之抗衡,加之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来监管,这些原因都让网络暴力的施暴者屡屡得手。因此依法治网同依法治国一样,对我国同样刻不容缓。在真实生活中需要遵循的守则,在互联网世界中也应同样有效,虚拟世界不应该有法治文明的盲点和空白。

        好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据国外媒体近日发布的消息,欧盟通过了一项针对Facebook、Twitter以及谷歌YouTube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仇恨以及煽动暴力言论的提案。全球整治网络暴力正在进行时,中国也在行动。从2017年6月1号开始,我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管理实施细则》开始施行,明确通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论坛、博客、微博客、公众账号、即时通信工具、网络直播等形式向社会公众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应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禁止未经许可或超越许可范围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提供者转载新闻信息,应注明新闻信息来源、原作者、原标题、编辑真实姓名等,不得歪曲、篡改标题原意和新闻信息内容,并保证新闻信息来源可追溯。这些新规的出台显然有助于抑制虚假信息带来的舆论不公正,间接削弱了网络暴力的传播渠道。

       惟愿网络暴力,早日休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网络暴力:宣泄和利益的暗影——从鹿晗谣言事件说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frt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