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有幸聆听了西南大学课程与教学部于泽元教授的讲座《课堂教学的新视野》,收获颇丰,以飨读者。
的确,人的视野受个人知识、周围的人、经验的影响,很难超脱出去,构成了经验、视野、经验的循环,不断循环,构成了自我现实。
但作为一名教育人,教学必须要有新视野,于教授提出了以下四个话题: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情意相通、化繁化简。
新视野,新体悟,新教学首先谈谈以生为本,以生为本的核心是自主学习。《基于脑科学的教与学》一书指出,事实上,学习是从混乱不清的信息中抽出意义模型的,换句话说,是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这一点对于脑来说非常重要。面对学习这一活动,我们确实应该把发现问题连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光荣都一并还给学生。
那么如何做到以生为本呢?教师要具有三大品质:大眼界大胸怀大气魄。在课堂中,依据学科性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发展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师生要敢于尝试,以错误来丰富体悟,学生能走多远就让他们走多远。
以学定教。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王道,学生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在课堂中,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时空来学习,给学生提供机会来反馈,特别是在关键点上要给予学生需要时的点拨,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需要。当然,以学定教的前提,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对教材深入的探讨。
再来谈谈情意沟通。我们说,学生喜欢一门课程,从喜欢该科老师开始。但到了现实中,有些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显得那么拧巴。其缘由之一,就是我们须弄清楚一点,知识永远和情感相通,人的潜能会向友善的知识开放。
如何与学生情意相通呢?对此,我感触颇深。在教学中,师生要情感先行。充分认识情感比知识更重要,把学生看作你生命中的缘,课堂之初和学生建立"关系"展开情感调节,课堂中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只有无条件的爱学生,才能敦促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工作魅力。另外,要想和学生情意相通,我们要学会倾听学生,畅通和学生沟通的渠道,在沟通过程中情感的真诚,对不确定性的容忍都很重要。
化繁为简。老子云,为学日增,为道日减。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做减法的教育。教育要回归"道"?道就是真理,道就是教育的本质。面对学科教学,教师也要尝试抓大放小,整体理解。抓住关键,重点突破。立足学科本质,返璞归真。
大道至简 ,美由心生。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