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楼下
拾阶而上,在熙攘雀跃的游人群列里,我独自体会着作为一个远方游人的欣喜与惊奇。也渐入佳境的汇入历史与现实的交错与魅惑神奇之中。
脚下铺满方块青石的便路,平整古旧,很象是几千年前人们汗水留下的结晶,每走一步都有一种接近远古的清凉和诧异。石路两边,是仿古的城垛。垛口下坚实的块砖,也像是几千年来就这样一直在墙基里搁着,从来没有人动过,显得凝重而又苍远。城垛两边绽发新绿的古树伸出苍老而又稚嫩的手指,似乎要轻轻抚摸一下现代人们五颜六色的衣肩。然而,意不在焉的人们却又毫无领情的轻轻让过去了。
晌午的阳光,一派晴光灿烂。清澈的天空象人们愉悦的心情一般一片蔚蓝。怀着各自不同情结的人们三五成群男女相伴,沿着脚下的便路陆续向高处攀登。
前面是一处较为平坦的城垛,石路从城垛中间缓缓穿过。城垛入口前,一对手持铁色战戟的守城士兵威严地站在两边。他们身穿铠甲,头戴战盔,身形高大,神态坚毅,从容的眼神似乎还遗留着远古战火的光芒,炯炯直视着前方。他们身侧,每隔几步,都同样站立着跟他们一样装饰和神态的兵士。在那个峰烟四起,民不聊生的沧桑年月,这些勇敢的士兵,大概也曾都是一个个普通人吧!他们原本都在平原或山区过着平淡的小民生活;有的也许在家种过田,养过牛,做过小手工;有的也许还娶了老婆养了孩子,做过小买卖,干过小营生,就像他们同年代的偶像刘关张三位英雄一样,宰猪,买豆,贩席子,做什么行业的都有。但此刻,他们却都成了正儿八经的军人,战士。都在属于自己的战斗岗位上恪尽职守。而且就这样不论昼夜不分寒暑地坚守着。一切都是因为战火的缘故。从他们脸上淳实的微笑里很难辨出他们是属于东吴的士兵,还是刘备的部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绝对不是曹操的部伍。因为彼时,曹操的部队正驻扎在江岸以北的乌林。而赤壁则属于江水以南。
然而,这些守城的将士并不是真正的兵士,他们都是一些由现代艺术家用石质材料雕刻出来的古代士兵雕像,它们个个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在古垛上与它们为伍同行,恍惚间,不禁让人生发出以假为真的历史错觉来。尤其他们那眉宇间透出的沧桑忧患的生动表情,很容易把人的神经带向远古的战事和生活画面当中。
晴空的太阳热情的鼓励着人们登山的兴致。我的额头渐渐有了丝丝热气扑扑的汗渍。随着慢慢稀疏断续的游人继续前行,眼前不远,一座巍峨高大的楼宇屹然拦住了去路。楼宇依山而建,体表庞大,浑厚宽大的基底与山体连在了一起,道路前方的去向被它悍然阻断。刚刚为山重水复疑无路而心下嘀咕时,忽而又发现,原来楼体底下暗暗藏了一条透着亮光,长约二十来米长的过桥隧道,蜿蜒的石路借着楼体的遮护从隧道缓缓穿过,又朝山林远处伸去。
楼宇顶端是一派壮观的宫殿檐角,梁挑脊飞,彩瓦欲舞。早有喜胜的游人登上了楼台,探着身子用手中的相机自拍留照。更有人登上了顶层的栏杆,斜着身子依在半空,凌空俯瞰远处石路上款款而上的游人。“我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我”,这不,现代诗人笔下情趣盎然的诗意画面在这里又得到重现了!
路旁一座叠起的山石前,一位苹果型圆脸的美丽导游,正兴致勃勃的为一队游团做讲演。有人询问楼宇上面供奉的是何人,她讲解道,隧道上方的殿宇,名曰钟鼓楼,里面供奉的是刘关张等古代忠义英雄的神像,如果有人愿意的话,可以到上面去祭拜,顺便还可以捐投一份许有自己美好愿望的香火钱。也许,远古的英雄们,真能给今天平凡的人们带来好运气,好福气。有人怀着崇敬的心情上去瞻拜了,更多人的沿着蜿蜒石路,穿过山体下面隐藏的隧道,继续前行。
四 凤雏庵
攀上一段陡缓的坡道,漫过一片平坦的石基。右折,左转,下到一处藤蔓掩映的亭阶,一处十分僻静又略带乡野气息的清景佳境顿时映现在人们的眼底。几间灰白古旧的屋舍,极似北方山野清聊孤寂的荒村,默无声息地仰卧在一曲臂弯似地山窝里。
屋舍构建简淡古朴。低矮的泥墙涂着一层薄薄的大概是从深山人工采来的石灰,淡淡的清白里散发着岁月自然温润的光泽。几间斑驳消瘦的门框努力向上托举着,有些力不能载却又毫不避让地撑起屋顶层层淡青色的瓦片,纹缕清晰的瓦沿上顽强的矗立着簇簇瘦劲的青草,有的似乎还在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青砖叠起的屋脊上,雕着几蹲灵兽和几对祥鸟,它们象是在欢迎远方到访的客人,又象是受到了俗人的惊扰正要腾空而起,展翅而去;屋前单挑的檐角有些像主人谦逊忧患的表情,静静地沉思着,好像在回忆着远古某个清晨或黄昏的往事,那也许是一次有关两军生死命运转折的深秘交谈呢!
山顶的人们陆续不断的朝绿亭慢慢下来。
踏下绿亭底下的石阶,就到了屋舍前面不大的小院。小院当中,一株参天而立,挺拔遒劲的大树赫然引起了人们的惊诧与注目,凝神细看,那大树并不是完完全全的一棵,而是由两棵树幷排生在一起,相互欣赏相互嫌弃又相互扶持,最终两个理想合成一个理想,携手高入了云端。有人说,这棵树是一棵千年银杏树。银杏树是一种珍稀树种,世间不是多见。而据说它又是一棵极有来历的珍稀树,相传,这棵雄雌双生的银杏树。正是小院的主人,三国时期隐居在此的高士凤雏先生庞统所亲手栽种,至今已有1800多年。
不错,这儿就是传说中的金銮山凤雏庵。院内这几间不起眼的泥墙瓦舍就是当年凤雏先生读书,喝茶,交友,纵论天下的地方。
庵门内不断有人进去观赏,也同样有人出来回到院子的银杏树下纳凉,还有人在庵内的堂室对着庞统的神像做谦恭状,膜拜磕头,默想许愿。时值夏初,正是阳光绚烂,万物发柔,生机勃然的季节,银杏树身姿挺拔,枝繁叶茂。茂密的树冠象一把朝空撑开的大伞。浓浓的清凉投满了半个院子。手抚斑驳苍老的树躯,不禁让人浮想起1800年前的凤雏先生,超凡脱俗的才华还未尽显,却因为战争的残酷而过早的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不能不说是一种命运的无常和时代悲催。但历史老人还是很公平地为他留下了一时英名,一段佳话,眼前这株参天宝树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吧!
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