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我们的「现在」是无数「曾经」的堆积。我们无法改变现状,因为我们「现在努力」在时间轴上画出那根延长线,指向的是「我们的未来」。无法动惮
有朋友跟我说,生活真的很难。有时候就算换了千万个角度,生活还是不会好。
这样的话,很丧,与这个到处洒正能量的时代风格格格不入。说给谁听,谁都不愿听,谁也不喜欢听。
1、
几年前,我换到了公司的一个新部门,带着升职的满满鸡血从一个小格子间搬进了一个大的格子间。
当时,我想,同事讨论的总算不再是水电缴费的「金融」业务,再也不用忍受奇葩客户的智商问题,感觉真好。
就连同一块天空下的氧气密度都增大了。
但不久我发现,本还可以沾沾自喜的学历水平直降到了起评线,大家更关心的是你母校的全球排名。
这里的人,高学历的有颜值,有颜值会做事,会做事的懂说话,懂说话的还有高智商。
我每次忙中停下来,环顾四周,左边的小领导盯着电脑屏幕一动不动,前面的社科院博士在专心看报表,后面的博士后美女噼里啪啦的不停敲键盘。
每个人沉默是金,每一次开口都字字斟酌。他们「勤奋」,按照公司的节奏在努着力。
现在想想,那应该是任何一个想要「牛逼环境」的人梦寐以求的土壤。
我相信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不应该用自己的短板和别人的长板比。
可是,当我「认为」的长板比人家的短板还短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当时的我不懂心理学上的「自我概念」,没见识过两点一线以外的人生活法,没在食物链竞争中排名如此低过。
更重要的是,在我目及的任何一个角落我看不到方向,看不多未来的可能性。
「希望」不见了,我陷入了迷茫。
我觉得生活真的不好,因为我「没有原来好了」。
2、
好朋友看我不开心,安慰我说,多少人羡慕你,别对自己要求太高了,优越感不要太强了。
妈妈跟我讲,不用那么努力,你已经很优秀了,妈妈感到很骄傲。
我也告诉我自己,慢慢就好了,做自己就好。
时间依然匆匆过,但我的生活没有「因自降要求」而变得更美好。我开始讨厌去上班,想要回避周围的人事,害怕自己又要陷入到那个抬不起头的环境里。
我意识到,我自卑了。
而让我迟迟留在原地无法动弹的是:
我接受不了「负面的自己」,接受不了差距背后的那个「曾经满意的过去」。
自卑,产生于我们对理想于现实差距的「不满」。自卑本身并不是坏事,准确的说,正是「差距」,推动我们在优越感和自卑间来回切换,不断长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但在面对「超度的差距」,「长时间不满」而无法弥补优越感,人就会进入龟缩的保护状态,从而忘记了成长和上进。
当时,我的导师告诉我,可以多看看书补充专业知识,和同事聊聊请教职业经验。
但我都会回答说,专业知识真的没有太多用。同事都很冰冷,大家都不会多说话…
反正「总是」能找到各种不可为的阻抗因素。
自卑的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遇到困难和事情会「外归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找借口。
因为我们并不是想要解决问题,而只是想让自己「感觉好」。想通过各种理由来证明「并不是自己不好」,来修补和维持仅存的几分优越感。
(反之不然,并不是外归因的人或者找借口的人都自卑。同样,内归因即自责的人也有可能自卑)
3、
就这样,过了很久,直到我开始学习哈佛幸福心理学,才算开启了修通之路。
我记得Tai教授在解释“为什么人们叹息生活如此,却依然还会放不下忧虑,感到不快乐”时,谈了人在面对困境时的不同解决模型:健康模型和疾病模型。比如,面对生病。
疾病模型会想:我病了,我的病该如何治疗?我要怎么样才能摆脱病魔?
想了半天,应对方式:恩,不舒服,那就去治病吧。
健康模型会想:我病了,是因为我不够健康。因为我没有追求那些让我健康的东西,没有做到我该做的。
想了半天,应对方式:不舒服,那应该加强锻炼,注意健康。
这两者的差异在于:
疾病模式注重的是 针对「现在的病痛」来寻找方法,是治疗。
而健康模式注重的是针对「未来的健康」建立一个强大的心理免疫系统,是防御。
不生病不代表健康,摆脱困难也并不意味着就快乐。而「摆脱消极」和「变得积极」是两回事。
而我们要追求的,不是避免痛苦而是更多的快乐。
再确切的说是:将焦点从外转向内,将注意力从「如何避」切换到「如何找」。
这个脑洞大开的知识研究让我瞬间通透,让心理持续反抗的顽固因子开始慢慢松化。
但假如只是停留与此,我想,我的生活还是不会因为我脑海里的通透有任何起色。
4、
这之后,真正让我发生改变的是跑步。
从最初的准备开始到中途断断续续,到最后的养成习惯,我大概花了4个月的时间。
习惯稳定后的2个月里,每周4次的坚持,让我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10km。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不值一提,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之前积累了多少个5km,每一次啃下的5km,使我不得不将维护仅存的那几份优越感的力气,「用」在了每一步的奔跑上。
每次心理发出抵抗时我都骗大脑说,咱们就是出去溜100m。每跑一次,我对自己说,只要比上回多100m就可以。
骗着骗着,跑着跑着。结果是我从来没有只跑过100m,而每次的距离都可以比预期要好。
跑步,让我做到了:带着「不好」的自己,依然可以追寻到了我想要的「好」。
让我明白的是:我能改变的,不是「生活的现状」,而是「自己的未来」。
我想,每个人都会有时而不满,时而彷徨,时而踌躇的经历。
在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不满」和「满足」之间挣扎的时候,学着理解自己,慈悲的放自己一马,用那些停在原地挣扎的力气往前走。
生活,也许还是如此丧。
但我们至少可以「选择」活在未来,活在那个自己能够「心安理得」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