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和父亲走在回乡的小路上,一路聊天。
谈起当初离开故乡成为异乡客的选择,父亲笑称:如果他那时没有选择离开这个贫困小乡村,估计就会随便我能读多少书就读多少书,不会对学业上做太多要求,18岁左右要是不读书了,就在乡里托个媒人找个合适人家把我嫁了,然后最少生两个娃,父亲估计早早就升格为外公了。
所以有时我也会遐想,如果当初父亲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留在乡村生活,我的另一个平行世界会是怎样的光景?
是不是真如父亲所言,早早嫁作他人妇,安心在这个小乡村度过没有见过太多世界、守着家里一亩三分田、每天洗衣做饭带孩子的普遍农村女人的生活?
但仔细想想自己的性格,如果真如老言之说“三岁看老”的话,在六岁前还没离开这个小乡村的我,基本已经形成了如今的气质和性格类型,以现在的秉性来说,我肯定不是一个安心听从家里安排之人。这么好强的我,肯定会为了不随便嫁人而更加发奋读书,远离家乡,试图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抗争,也许也读了大学并硕士毕业,最后选择留在某一个城市成为一名教师。
这样想来,所谓的另一个平行世界,如果前提这个人还是如今的性格与脾气,估计命运的结果也不见得差别太多。
不过,我仍庆幸感激父亲当年也许看似是无奈的生活选择,尽管那时家里确实是一穷二白,只能依靠父亲单位的一些救济家具在两间小平房中开启一家四口拮据的生活。也很感谢母亲勤劳节省,家里生活水平慢慢起色,我和弟弟不曾为吃穿用担忧困扰过。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移民生活的影响,对于归属感这件事情,我总会多出一些困惑,无法言明自己到底算哪个地方的人。
对于家乡,那是一个生于斯却不长于斯的故土,除了略有更改的乡音和好吃老家的口味尚可证明祖籍于此,其他诸多习惯皆有水土不服之感;对于现居地,那是一个长于斯却不生于斯的新家,相对于土生土长于此的本地人,我们依然有异乡客的身份感,也对某些风土人情感到诸多不适。所以,对于“我是哪里人”的问题,不知为何,我总要多出一些略显繁缀的介绍。
所谓另一个平行世界,皆是过去某种选择导致如今的差异罢了。一个选择只能有一种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没法更改。所以,与其去幻想是否存在另一个平行世界,不如把当下这个世界里的生活过好,不断拓宽眼前这个世界的边界,增加更多的见识与观感,以免将来又陷入如此往复的懊悔中。
于我而言,虽然,目前这个世界里,我暂时还未过上符合大众标准的所谓结婚生子的标配生活,未能满足父亲在另一个平行世界中早早升格为外公的心愿,尽管当初因为父亲的选择影响了我们全家的生活轨迹,但我仍然默默自豪,目前的这个世界是真正属于我自己的世界,从未因他人而做出令自己懊悔的选择。
如果真的存在另一个平行世界的生活,你会作何选择?希望对调人生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