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啊就是从我们幼年时的亲子关系演化而来的,只不过是在我们成年以后关系中的某些问题才暴露出来。有些问题的确让做子女的非常挠头,他们觉得简直无法与自己的父母沟通。那针对这个问题,李雪帮我们理清了问题的本质,并且给出了解决的方法。
首先关于界限的问题,最近呢有一个公益广告,广告里的妈妈是这么说的,等你考上大学我就享福了,等你毕业参加工作我就享福了,等你结了婚有了孩子我就享福了。这几句话是不是特别熟悉呢?这简直就是中国父母的口头禅。但是听了这样的话,你的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有没有特别的不舒服?呢有没有感觉到憋闷和沉重呢?
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因为妈妈把自己的幸福啊完全和孩子连在了一起,好像只有孩子达到了这些条件,妈妈才会幸福。如果达不到妈妈就不会幸福,而这个孩子就是造成妈妈不幸福的罪魁祸首。对孩子来说,自己走的每一步竟然不止关系到自己的幸福,还关系到妈妈的幸福。那这样的孩子能轻松的生活吗?根本就不可能的,他会被妈妈压得喘不过气来。
我们父母常挂在嘴边的另外一句话就是为了你好,当他们越过界限解决孩子自己的问题,孩子表示反抗的时候,他们就会搬出来这句话。而他们不知道的是真正的为了你好,其实是尊重个人差异,尊重别人,按自己的方式生活。这里的别人包括了自己的孩子,这些中国父母的做法大家都习以为常,却又无可奈何,但是李雪老师还是看出了问题的本质,并且勇敢的把真相说了出来。
她说父母把自己的幸福跟孩子连在了一起,用越界帮孩子处理问题,看似是一切为了孩子是无悔的付出,但其实却是严重的缺乏心理边界的表现。
对这些付出型父母来说,他们的心理水平其实仍然处于共生期,他们根本就没有自我感。
第二是关于控制的问题,越过界限之后,我们的父母还经常对我们进行控制,谈恋爱、结婚工作,所有的这些事儿都要听他老人家的,一旦我们不如他们愿,他们就会大动肝火,一哭二闹三上吊。他们只相信自己脑子里的正确观念完全不顾,甚至否认我们的真实感受,我们被父母控制的视力真的是举不胜举了。
面对一些控制欲极强的父母,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他们呢?李雪说我们要勇敢的反控制,那怎么反控制呢?李雪结合自身经历总结出了反控制的办法,这个办法总结起来就是两句话,第一句话呢是这是我的事儿,第二句话是那是您的事儿。
第一句这是我的事,可以用来对主动控制型父母进行反控制。比如妈妈问你要结婚房子买了吗?你可以说谢谢关心,这是我的事儿。接下来不管妈妈在说什么,你都得坚定的告诉他,这是我的事。
第二句话那是您的事儿,可以用作对受害型父母进行反控制。所谓受害型父母就是那些总向孩子抱怨别人的父母,比如妈妈说,你看看你爸怎么那样对我我为他付出了那么多,这个时候啊你应该冷静的回答,这是您的事儿。李雪指出,用这两句话进行反控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点,第一点是只能简单的重复那两句话,千万不要企图说服父母,因为企图讲道理只会引起更多的争论,导致双方的情绪大爆发。
第二点是语气应该既温和又坚定,不能发脾气,也不能示弱。总之这种反控制法可能不会马上奏效,但如果能够坚持下去就会达到神奇的效果,父母会逐渐建立自我感,理解自己和孩子是两个人,只有父母建立了自我感,他们之前真正有效的沟通才有可能发生。
那这就是今天为你讲的第二个内容,我们应该如何与自己的父母相处,我们和自己的父母在观念价值观上有着很多的差异,而且接受的教育更是不同,所以当我们觉察到父母的错误模式的时候,我们应该首先觉察到问题所在,然后用李雪给出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争取跟父母形成有效沟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