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00654/afca1fff01872903.png)
《左傳》曰:“莊公寤生。”《古文觀止》謂:“寤,猶蘇也。寤生,言生之難,絕而復蘇也。”今多據清人之見,以爲“寤”通“牾”,釋爲“逆生”。《太平御覽》引《風俗通義》曰:“兒墮地未能開目視者謂之寤生”,後人引多訛爲“便能開目視者謂之寤生”。杜預《春秋左傳注》曰:“寐寤而莊公已生。”今人張澤度引中醫典籍,釋“寤生”爲“夢生”,即“嬰兒初生不啼,猶如仍在寤夢中,故名曰寤生”。
按:“寤”本義或當爲“寐覺”。《觀止》謂“蘇”,猶可;而謂“絕而復蘇”,增字解經,不當取。《左傳注》亦增字,況果如其言,則當作“寐生”爲是。《風俗通》謂“未能開目視者”,於詞義難協。今人有謂甲骨中“寤”可通“牾”者(那文章我沒看懂,不知道對不對),清人之說,或可成立;然“寤”可通“牾”,不可謂此“寤”亦必通“牾”也。張氏所引中醫典籍,皆金元以後,不能明證“寤生”可訓“夢生”;其又引諸賢註疏、用例,以爲“寤”、“夢”互訓,“寤”、“夢”似確有聯繫,然其所舉,似仍可商。故“寤生”之釋,不可定論,與其妄斷,不若存疑。
附:
有人從“驚姜氏”三字入手,認爲某事當“驚”,某事不當“驚”,不妥。今人以爲可驚,古人未必以爲驚;常人以爲不可驚,姜氏未必不驚。
又有人取《左傳注》之說,並引《生民》之詩爲證,亦不妥。周人以后稷爲始祖,縱事相類,亦無以莊公、姜氏比附后稷、姜嫄的道理。
張澤度先生認爲“寤”“夢”互訓,有幾條理由,如下:
寤,疑母魚韻;夢,明母蒸韻。二者爲雙聲同源字。按:中古音的情況是這樣,往上推上古音,應該也差不多。問題是:疑母是牙音,明母是脣音,怎麼就雙聲了呢?不過音韻學我不太瞭解,姑且算他講得對。“夢”本字爲“㝱”,甲骨文也的確有個字有人釋爲“㝱”有人釋爲“寤”。“寤”和“悟”同源,但要說“寤”和“夢”同源,恐怕缺乏有力的證據。
《說文》:“一曰晝見而夜㝱也。”按:說文這一條,很可能說的是“寤㝱”。段注:“葢亦周禮寤夢之說。”孫詒讓《周禮正義》:“《說文》前一訓,謂寐覺之後,神志惝恍而有言也,與六夢寤夢無涉。後一訓,似即釋此寤夢之義。”即釋“寤”,也是“晝見而夜夢”,不能簡單等同於“夢”。
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寤,寐中有所見……”按:《音義》原文爲:“寤,寐中有所見覺而信(疑“言”之誤)也。”這差別好像有點大……同樣是《音義》,也有“寤,亦覺也”、“寤者,悟也”。《音義》的體例,並非訓單字。張澤度先生所引爲“寤寐”的註解,且不論《音義》的註釋是否準確,將“寤寐”的“寤”用來解釋“寤生”的“寤”,未必能合理。而其引文有略去後半截,不免令人懷疑張澤度先生是先確定結論再強行湊論據。
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寤寐,猶夢寐也……以寤夢連言,皆寤訓夢之證……所謂寤寐,皆夢寐也。”按:老馬這一段說的是“寤寐求之”,其後又言“寤寐或與假寐相類”,“寤寐又即不寐”。大概老馬是覺得這三種解釋都行,但更偏向於“夢寐說”。其辭例引得有點亂,所引辭例不一定都能訓爲“夢寐”,有些可能是“醒和睡”(包括由此引申的“日與夜”)或者偏義結構。和“夢”有關的,大概只有三條:1.《逸周書·寤儆解》:“今朕寤有商驚予。”2.《逸周書·史記解》:“今夕朕寤遂事驚予。”3.漢武帝《悼李夫人賦》:“宵寤夢之芒芒。”先說第3條,依《說文》及段《注》與孫詒讓《正義》,“寤夢”當訓爲“晝見而夜夢”,引申爲“有所思而夢”,完全合理。退一步講,段孫二先生的註解有問題(有人把“寤寐”解釋爲“不寐而夢”,似乎是幻聽幻視一類的?),但“寤夢”畢竟見於《周禮》,反正是一個詞,不能拆成兩個講。第2條,現在一般在“寤”字後斷開,將“寤”訓爲“寐覺”。其實我不太理解爲何第2條斷第1條不斷。《逸周書》中還有一條:“太姒夢見商之庭產棘……寤驚。”(《程寤解》)故這兩條中的“寤”大概應該訓爲“因夢見某事而覺”,不能簡單理解爲“夢”。總結一下,這個可以分幾層來講:1.老馬的解釋不一定對;2. 即使對,“寤寐求之”的“寤寐”可以解釋爲“夢寐”,不代表其他“寤寐”也可以解釋爲“夢寐”;3.“寤寐”中的“寤”可以解釋爲“夢”,不代表“寤生”的“寤”可以解釋爲“夢”。
朱起鳳《辭通·十六》:“寤寐,猶言夢寐……假寤為夢。”按:這個說的是兩件事。《辭通》是講古書中通假用法的書。“假寤爲夢”說的是“今朕寤有商驚予”中“寤”爲“夢”的假借。上面說了,這個不一定對。“猶言夢寐”是對“寤寐”通假爲“假寐”時的釋義(這兩個好像確實可以通假,雖然我並不知道他們是怎麼通假到一起的,難道是錯得多了就將錯就錯了?),所舉辭例爲“寤(假)寐永嘆”,這個好像並不能訓爲“夢寐”。所以,觀點同上。
漢趙歧《三輔決錄》:“ 忽然而寢,夢此黃髮之叟……與寤言,言必有中。”按:“寤”可通“晤”,這裏很可能是通假。
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太原郭登之……夢一神人以烏角如意與,雖是寤中,既覺,則在其頭側。”按:這個好像沒別的解釋。
一扯扯了這麼多,附錄比正文還長……平常習慣用繁體,發簡書一般會轉簡體,這次懶得轉了;也沒有檢查。你湊合着看吧!
丁酉冬月廿八至三十凌晨
参考文献:
[1] 張澤渡.“寤生”探詁[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01):73-77.
[2] 曹嫄.異說紛紜的“寤生”[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05):239-240.
[3] 何景成.試釋甲骨文字“寤”[J].文史,2014(01):275-278.
[4] 王力.王力古漢語字典[M].中華書局,2000
[5] 李葆瑞.應用音韻學[M].中華書局,2015
[6] 許慎.說文解字[M].中華書局,2013
[7] 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M].中華書局,1989
[8] 黃懷信.逸周書校補注譯[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13
[9] 宗福邦,陳世鐃,蕭海波.故訓彙纂[M].國學大師數據庫
[10]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中華書局古籍庫
[11] 孫詒讓.周禮正義[M].中華書局古籍庫
[12] 朱起鳳.辭通[M].讀秀數據庫
网友评论